此人三國演義裡隻字未提, 誤打誤撞發現一地方, 成為中國一寶地!

在我國的歷史書上,尤其是教課書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在《三國演義》從未提過的名人——東吳大將衛溫。衛將軍雖然在《三國演義》裡面隻字未提,可是卻在我國的古代史上有著光輝的成績:他是到過臺灣,並開發臺灣。

此人三國演義裡隻字未提, 誤打誤撞發現一地方, 成為中國一寶地!

對於衛大將軍的功績我們不可否認,畢竟他到了臺灣,為兩岸同胞的聯絡取得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你把歷史仔細扒一扒後,你就會發現衛溫達到臺灣的整個事件的劇情有點狗血。

東漢末年,遭受黃巾之亂嚴重打擊的東漢政府,已經名存實亡。各個地方割據的豪強軍閥都擁兵自重,各自為政,甚至為了擴張地盤互相攻打。後來群雄只剩下劉備、曹操、孫權三個各有優勢的大佬。

再後來劉備、曹丕、孫權三位大佬分別建立了蜀國、魏國、吳國,東漢政權正式滅亡,三國時期形成。三國之中以魏國地盤最大,實力最強。在那種戰爭不斷的年代,要想笑到最後,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

此人三國演義裡隻字未提, 誤打誤撞發現一地方, 成為中國一寶地!

實力又包含許多,比如:人才儲備,經濟實力,軍事力量,糧食產量等許多資源。要想提高自己的實力,就要不斷地挖掘人才,發展經濟,操練士兵,興修水利。

而且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軍事力量的壯大非常重要。亂世戰爭不斷,打仗就肯定會死人,死人後為了補充兵力就又得招募新兵,當時全國的人口就那麼多,不可能無限招募。因此魏國會請羌兵這樣的外援來補充兵力。

這裡我們來看看吳國的大家孫權老闆。孫權老闆運氣不錯,佔據了江東這一中國糧食產地,同時又經濟發達,因此孫老闆不必為糧食和經濟問題擔憂。可是孫權老闆也有鬧心的事情,那就是補充兵力的問題。

此人三國演義裡隻字未提, 誤打誤撞發現一地方, 成為中國一寶地!

在當時那種混亂的時代,經過連年征戰,本來就短缺的人口,於是又減少了許多。為了擴大自己的兵力,孫權希望能夠補充一些青壯年兵士,可是江南的人口只有那麼多。孫權老闆一時間變得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孫老闆是個學霸型的君主,沒事就喜歡看書學習。有一天他從史料上發現了一條對他非常有用的訊息:秦始皇曾經派徐福去海外尋找仙丹,但徐福卻並沒有去蓬萊,而是到了亶洲,並在那裡定居了下來,帶去的幾千人經過繁衍到了幾萬人。

聰明的孫權老闆決定派手下去尋找亶洲,同時帶回這些人來擴充自己的力量。他派遣大將衛溫和諸葛直一起出海去尋找。可是古代的史料記載得不是很詳細,因為路途遙遠,衛大將軍又不熟悉路線,因此沒有找到亶洲,可是他卻幸運地而到了夷州。同時衛將軍並帶回了幾千人。可是孫權老闆卻認為這兩個人在偷懶,一生氣就把他們給處死了。

此人三國演義裡隻字未提, 誤打誤撞發現一地方, 成為中國一寶地!

據史料的記錄說,亶洲如今是日本所在的領土,而夷州,就是現在的臺灣。這次孫權老闆本來只是想派人去亶洲,帶人回來補充自己的兵力,可沒想到一不留神就讓衛大將軍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併到達了臺灣。

孫老闆的這次一個舉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雖然他本人挺鬱悶的,畢竟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績:沒有完成帶回幾萬人的指標。可是孫權老闆的這一舉措,使得衛將軍走錯了路並“幸運的到達了臺灣,讓衛將軍名垂史冊,雖然他本人死了都不知道。

可是孫權老闆和衛溫的行為標誌著三國時期臺灣就和中國大陸有著密切的聯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