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剛結束,吐蕃軍隊好不容易打到長安,為何15天后就撤軍?

安史之亂一結束,唐代宗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吐蕃就大軍壓境,唐代宗來不及責怪隱瞞軍情不報的宦官程元振,就效仿自己的爺爺唐玄宗逃離了長安,唯一的不同是唐代宗沒有跑遠只是到了陝州,然後重新啟用郭子儀為副元帥鎮守咸陽。郭子儀出馬,自然威力無窮,吐蕃兵在佔領了長安半個月之後撤離。之後唐代宗又回到了長安。

安史之亂剛結束,吐蕃軍隊好不容易打到長安,為何15天后就撤軍?

七世紀開始,吐蕃和大唐在兩個世紀內是相愛相殺的,710年,大唐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但並沒有帶來長久的和平,即便在714年劃定了國界線,但還是衝突不斷。開元年間,吐蕃還是不斷進犯大唐的邊境,一步步掠奪大唐的領土,天寶年間,唐玄宗設十大節度使,意在打造邊防重鎮,其中河西節度使治所在涼州,統兵73000人,任務是斷隔吐蕃、突厥;隴右節度使治所在鄯州,統兵75000人,任務是備禦吐蕃;劍南節度使治所在益州,統兵30900人,任務是西抗吐蕃,南撫蠻僚。這三鎮兵力近18萬,這之後吐蕃在和大唐的較量中多次失利,大唐邊患逐漸減少。

但到了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大唐不得不將各鎮節度使召回來對抗叛軍,吐蕃尋找到合適的時機又開始不斷進犯大唐邊境。當時的吐蕃王是金城公主的兒子赤松德贊,後來唐肅宗即位後,曾尋找援軍的支援,吐蕃和回紇都遣使要求幫助唐肅宗平叛,最終唐肅宗向回紇借兵,而吐蕃則趁虛而入,沿隴右道和河西道向東推進。

安史之亂剛結束,吐蕃軍隊好不容易打到長安,為何15天后就撤軍?

尤其是從760年開始不斷攻城略地,而這時候的河隴軍隊都已被調往東邊抗擊叛軍,吐蕃軍進攻是很順利的,到了763年,吐蕃已經進軍到了陝西西部的邊境,佔領了河隴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邠州刺史開啟城門投降了吐蕃,吐蕃軍距離長安城越來越近,而在這之前,宦官程元振對於吐蕃的入侵一直隱瞞不報,又加上當時的長安城並沒有什麼軍隊駐紮防禦。

唐代宗倉促啟用已經失去兵權好幾年的郭子儀為副元帥進行防守,當時的吐蕃軍已經渡過渭水繼續往東,唐代宗倉皇逃到了陝州。不久,吐蕃軍就攻進了長安,大肆燒殺搶掠,並且扶立金城公主的弟弟李承宏為傀儡皇帝。但是這種境況只維持了半個月,然後吐蕃軍就撤退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安史之亂剛結束,吐蕃軍隊好不容易打到長安,為何15天后就撤軍?

首先就是郭子儀做出的正確指揮。郭子儀先是派人把李唐宗室都送往陝州,然後積極募兵,雖然中途有程元振的橫加阻攔,但還是募到了幾千兵馬,這些兵馬雖然與吐蕃的二十萬大軍沒有可比性,但是接下來郭子儀在長安城中故布疑兵,又得到了百姓的支援,使得吐蕃軍隊以為郭子儀率領大軍來平叛,所以吐蕃軍隊不戰而退。

其次就是吐蕃方面的原因。吐蕃大軍原先在陝西西部駐紮,然後進攻的長安,但總起來說,他們是遠距離作戰,他們的目標並不是佔領長安城,而是進入長安城搜刮財物。長安距離吐蕃太遠,他們打下來也沒法治理。而且,吐蕃連年的征戰本身就讓吐蕃國內矛盾不斷,他們實際上在物力人力財力等各方面都沒有足夠的支援來徹底佔領長安。畢竟長安是大唐的政治中心,雖然已經衰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吐蕃在一開始就沒有打算佔領長安這座城市,他們扶立李承宏為皇帝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安史之亂剛結束,吐蕃軍隊好不容易打到長安,為何15天后就撤軍?

而且,吐蕃雖然撤軍了,但並不沒有停止對大唐的攻擊,實際上,之後的每一年,吐蕃都會出兵攻打大唐,劫掠了大量的財物,即便是郭子儀,在談到吐蕃的強大時,也是涕淚不止,而當時的大唐皇帝又不可能重新信任武將,最大可能的抵禦吐蕃。吐蕃的滅亡其實是它自己內部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