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心思,兩個智囊都沒猜明白,結果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

朱元璋手下有兩個智囊,一個是李善長,另外一個就是劉伯溫,兩個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較都擅長使用計策,都是輔佐朱元璋平天下的有臣之功,連最後的死因據說都和朱元璋有很大的關聯。人們很喜歡把他們倆來做比較,很奇怪他們到底誰更聰明一些誰更厲害一些,誰又在朱玩璋的心裡更重要一些?

朱元璋的心思,兩個智囊都沒猜明白,結果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

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他也是明朝的開國丞相,他亦是最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他是濠州人,而朱元璋最早投軍的地方也就是濠州。有記載說他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特別喜歡讀歷史,所以他的學識雖然不是十分的淵博,但是十分的有智謀,可以說是朱元璋智囊團主要成員,在東征西戰中,他總是跟在朱元璋身旁,為其出謀劃策。

朱元璋的心思,兩個智囊都沒猜明白,結果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

李善長這個人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很會發掘人才。當朱元璋的名望越來越大,隊伍也越來越多人的時候,來靠他就更多了,這個時候就由李善長來幫朱元璋統計挖掘每個人才的特點,然後規劃他們的發展方向,推薦他們到合適的職位上去。如果平時將領們有什麼鬧意見的時候,多半也都由他出面去圓場。那個時候朱元璋的那個小心眼的老丈人想來挖牆腳,都被他給果斷的拒絕了。

朱元璋的心思,兩個智囊都沒猜明白,結果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李善長不但忠心,而且還特別能幹,朱元璋在評價李善長的時候說,他雖然不像武將那樣親自的上戰場帶兵打仗,但是他的功勞一點也不比他們少。他早在朱元璋攻打滁州之前就已經投靠了,在攻打滁州的過程中他給朱元璋出了很多計策,並且擔任後勤主管保證了軍隊糧食的供應,讓滁州的攻打得以順利的進行。

歷史上記載他的死因是因為胡惟庸一案而受到牽連。胡惟庸是他的同鄉,開始只是當一個小小的知縣,但是透過姻親關係而和李善長逐漸的來往密切,有記載說胡惟庸透過大量的金銀來賄賂李善長,使自己達到加官進爵的目的。胡惟庸最後坐到了丞相的位置上,但是他是個野心家,不滿足於只當一個大臣,他想要篡權奪位。朱元璋是什麼人啊,當然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火速的被朱元璋果斷的處理掉了,同時也處理掉了與胡惟庸相關的那些大臣。,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提議要連著李善長一起給處理掉,可是朱元璋沒捨得,畢竟跟了自己這麼多年,有情分在。

朱元璋的心思,兩個智囊都沒猜明白,結果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

是什麼事情那朱元璋又改變了主意在幾年之後又重新把理由得把李善長給殺了?原來是朱元璋感覺自己已經年老了,而他的兒子卻是個善主,他怕他兒子以後掌控不了這些有個性的大臣。雖然當時李善長 70 多歲了,但是他還有兒有女有,關係網在那裡,所以這個李善長必須得死。我們說皇帝要一個人死,總是能找到藉口的,當時朱元璋的藉口也就是李善長說的一句話。胡惟庸想奪位的時候就要拉著李善長下水,可李善長精明著呢,他現在已經是富貴之極了,即使換了個主也還是這份富貴,也沒什麼差別,再者他對朱元璋也是有感情在的,而胡惟庸也是個聰明的,他轉而就去拉攏李善長的弟弟。李善長很無奈之下就說了一句,我年齡這麼大了,等我死了之後,你們愛怎麼樣折騰就怎麼樣折騰去?這話原本想表達自己一種無奈之情,但是在朱元璋看來,對這些背叛他的事情不加阻止也就等於是對他的背叛。

至於劉伯溫,史上記載他是病死的。由於那時候胡惟庸專權,他被誣陷,使朱元璋也懷疑他,他的很多好的治國方略得不到賞識。才能得不到發揮對於一個才子來說是件足夠讓人鬱悶的事。這天天的憋悶著也就生病了,朱元璋做為領導肯定得關心一下呀,就賜藥了,結果他喝了這藥後,病情反而越來越嚴重了,最後人也就這麼病死了。有傳言說是朱元璋事先給他下了慢性毒藥。兩個智囊一個被毒死一個被殺死,帝心難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