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墓葬防盜:除伏弩、伏火、弓矢與流沙外,還有一個方法更致命

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後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資訊的府庫。疊疊累累的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為某些區域的地方風習,成為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為某些社會群體的行業特徵。

所以說,“厚葬之風”並沒有給那些王侯將相帶來什麼保障,相反,倒是惹得一幫盜墓者掘墓挖寶,將墓室破壞殆盡。其實,古人不是不知道這些惡行徑,但是,他們也沒想過要改一下這種墓葬的風氣,而是想透過一些“聰明”做法,希望可以阻止這一行為,但結果呢?中國的古墓大多“十室九空”。

中國墓葬防盜:除伏弩、伏火、弓矢與流沙外,還有一個方法更致命

東漢末年的盜墓,在中國歷史上留有一筆,據說,那時的軍閥是為了補充軍餉,就紛紛將目光盯上了這些帝王陵,尤其是漢武帝的陵墓。更有說法直接拉上了曹操,說他還專門設了個官職幹這活。不過曹操本人的墓葬至今都沒有被發現,後人就猜測他用了“疑冢”,這就是古人防盜墓的手法之一。

疑冢防盜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將真墓地隱藏起來,故意再弄一些假墓做掩護,真假之間就將人給弄糊塗了。據說,孔子的弟子就是這麼做的,給孔子弄了五座假墓,都是石頭砌成,就是為了防盜。這個說法來源於《東家雜記》,後來,晚清俞樾在其《茶香室叢鈔》中也引用了這種說法。

不過,孔子當年並沒有大富大貴過,隨葬品更多應是他的那些作品,而讓盜墓者更感興趣的是“財”。如是碰上劉去(西漢皇室子弟),他的興趣就是逛古人的墓,沒準他會對這些著作產生些想法。《資治通鑑》(卷100)倒是說了一個故事,前燕皇帝慕容儁(古同“俊”)做了一夢,居然一隻石虎咬了自己一口,醒來後他大怒,就讓人刨了顯原陵,要去鞭打墓主人的“石虎”,結果,這墓室裡沒人。

看來古人設疑冢防盜並非是個案。

中國墓葬防盜:除伏弩、伏火、弓矢與流沙外,還有一個方法更致命

還有人說,當年朱元璋下葬時,十三城門出棺,也是為了混淆視線,但是,朱元璋的下葬地是早早就選定的,除非他沒葬在那裡,否則,世人皆知。帝王家防盜墓會用上一個辦法,就是在山崖修墓。李世民的昭陵玄宮,就是鑿了九嵕山,這裡面其實更多的是風水上的講究。依山傍水是皇陵選址的首要因素,依山修陵一定程度上起了防盜墓的作用。

但是,盜墓者一想到皇陵裡的那些寶貝,這些障礙都不會是問題。唐朝的這些皇帝都是按照這個法子給自己修陵,但是沒有被盜的有幾座?史上的確流行過“崖墓”,尤其民間多見。像山東曲阜的魯王墓,徐州的龜山漢墓,都是這種開山洞設墓葬,這種方式更多應是順應某種當地的墓葬風氣,至於防盜,那估計得真正修在懸崖峭壁間,方能起到更佳的效果。

中國墓葬防盜:除伏弩、伏火、弓矢與流沙外,還有一個方法更致命

古人防盜墓更多的是在墓室中設定種種機關。

《漢舊儀》就有一段文字:“將作營陵地……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也就是說伏弩、伏火這兩樣是防盜墓的常用手段,不過,一般能用上這些的,身份地位非富即貴。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郭沫若《中國史稿》)這就是一種機械裝置,設定在盜墓者必經之處,可以自動發射。而“伏火”呢,現代還真有人見過。有這種裝置的古墓,還有個專用名稱“火炕墓”,不過,有些盜墓者習慣稱其為“火洞子”。

當年,長沙馬王堆的發現就驚現“伏火”。1971年,這座高几十米的馬王堆被駐守東郊的軍方醫院看中了,他們決定挖空它,建一座秘密的地下醫院,結果,在探測過程中, 有一股冰涼的氣體噴出,而且,壓力很大,可以將注入的水反向濺出,甚至,該氣體可以點燃。第二年考古專家開始全面發掘該墓,不過學者們對於“伏火”是否就是古墓的防盜設施分歧很大。

但有一點倒是可以基本確證,若是古墓存在這個伏火,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沒有被盜過。

中國墓葬防盜:除伏弩、伏火、弓矢與流沙外,還有一個方法更致命

當然,古人防盜墓的方法還有積沙,或者放毒物。只是,盜墓者也會吸取先人經驗,他們有時就會帶著一些活的生物盜墓,如果,這些動物沒事,基本就排除墓室有毒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有“利”在,就很難真正阻止這些盜墓者。尤其現在,各種高科技手段會更加方便他們盜墓,考古專家可以用上機器人探測,難道他們就不會麼?

古人在自己的墓中放了那麼多寶貝,然後,以為靠著那些防盜措施就可以嚇跑盜墓者,這其實有點自欺欺人。也許最好的防盜墓方式就是當年蒙古的“密葬”,沒有地面建築,若是沒有靠氣味辨析的駱駝領路,誰也找不到墓葬的地方,但駱駝終究一天還是會死,這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墓葬的所在地了。

參考資料:

【《漢舊儀》、《東家雜記》、《中國史稿》、《茶香室叢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