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電影《後會無期》裡說:“我們聽說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此句一出,立即在網路上瘋傳,不知有多少人感慨自己被擊中。

但是你仔細想過嗎,這句話其實包含了一個假設陷阱:

即懂得很多道理,就應該能過好這一生。

實際上,前者只能算作後者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我們之所以會把這句帶有思維陷阱的話奉為圭臬,是因為使用了無意識的直覺性思維模式,以為懂道理就能指導我們採取正確的行動,正確行動的累加就能幫助我們過好這一生。

這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系統一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往往是無意識的、快速的,它可以引導我們做出簡單的決策,但往往經不起推敲、不夠可靠,有時甚至會把我們帶入各種陷阱和誤區。

真相是,聽說過多少道理或許沒那麼重要,避開常見的思維陷阱才能真正幫助我們過好這一生。

所以我們需要啟動卡尼曼提出的系統二思維模式——具有邏輯性並且是有意為之的思維過程。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英國知名心理學家尼基·海斯所著的這本《想:你想對了什麼,想錯了什麼》,正是教我們如何正確啟動系統二思維模式,如何清晰、準確地分析問題、制定解決方案的書。

有些常見思維陷阱,若非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抽絲剝繭地去分析,我們很難避免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沉沒成本,該放手時就放手

薛兆豐教授在他的經濟學課上舉過一個關於沉沒成本的例子:

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在電影開始的15-20分鐘就知道這部電影好不好看,但是因為票已經買了,錢已經付過了,我們或許就會選擇繼續留在電影院看完那部自己並不中意的電影。

大多數人談戀愛,半年之後就過了戀愛的盲目期,可以理性判斷這段感情是否真的適合他們,但是很多人會因為此間的付出而難以果斷提出分手。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心理學名字:心理陷阱(也作沉沒成本謬誤),即由於不想放棄已經投入的成本,個體會繼續採取無效的行為方式來加大投入。

這是因為我們內在都有“損失厭惡”的決策傾向,與潛在收益相比,我們對潛在損失更敏感。

何避免深陷沉沒成本的陷阱無法自拔呢?

書中提到一個有效的做法是:設定限定條件。比如看電影,我們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跟自己約定觀看半小時後如果依然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就果斷離開影院,不再浪費時間。

雙重標準,警惕歸因偏差

我上大學時,放假回家躺在沙發上玩手機,我爸過來過去幾次欲言又止,後來終於爆發了,斥責我自制力太差,天天就知道玩手機,既消磨意志又毀眼睛。

後來我參加工作,爸媽也用上了智慧手機。過年回家只見我爸媽一人躺在沙發的一頭,手裡各一部手機。我說“你們倆多出去溜達,躺那玩手機對眼睛不好”,我爸馬上反擊說:“忙了一天好不容易玩一會兒,忘了你玩手機那時候了!”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這就是基本歸因偏差——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將自己的行為歸因為外部或情境因素,或他人加之於我們的要求;但是當評判他人的所作所為時,我們不會使用同一標準。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處在這樣的“雙重標準”之中。比如:

當我們不小心剮蹭了汽車,我們會埋怨路上擁堵或空間不夠;如果別人剮蹭了汽車,我們會覺得是因為他駕駛技術不行或太不夠小心。

如果我們自己錯過了交稿日期,一定是因為有太多緊迫又重要的事需要完成;如果別人拖稿了,一定是因為他太懶惰或時間管理能力不夠。

這麼一說,你是不是從來沒覺得自己“雙標”,但其實一直在“雙標”對待他人?

習得性無助,“擺爛”的底層邏輯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過一個著名的狗遭受電擊實驗:

他起初把一隻狗關在通電的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並且無論狗怎麼努力,它都逃不出去。

一段時間後,他再把電撤了,籠子開啟,這時他發現,狗已經不再掙扎,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痛苦地倒地呻吟、等待電擊。

透過這個實驗,塞利格曼發現原來痛苦和無助是習得性的。

當人們在遭遇持續性的嚴酷生活困境之後,就容易陷入嚴重的抑鬱情緒,放棄努力自助,並且無法看到那些可以用來改變自身境況的途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擺爛”。

知乎上有個瀏覽量頗高的問題:工作很壓抑很痛苦,每天都想辭職,又怕辭職後難找到工作,到底該不該辭職?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當一個員工覺得他做什麼老闆都不滿意,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達不到領導的期望時,慢慢地他就會壓抑自己,變得不快樂,最終被失落、痛苦和無助感包圍,形成習得性無助模式。內在能量就會被破壞,變得“心無力”,開始“擺爛”。

所以,只要知道“擺爛”的底層邏輯是習得性無助,對很多事情的掌控和取捨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確認偏差,演算法為你造的資訊繭房

確認偏差,指的是個體更傾向於接受那些與自身信念或者想要相信的觀點相符的資訊。

舉例來說,當一名孕婦走在街上,就會發現四周有很多孕婦,然後感覺懷孕的人越來越多;一個禿頭走在街上,就會開心地發現原來禿頭的人不止他一個,還會發現禿頭越來越多。

這種因為關注點的不同帶來的思維誤區,就是生活中的確認偏差。

再比如我們日常使用手機看新聞、娛樂和購物,也會受到網際網路“資訊繭房”的影響。

有段時間我因為寫文章查閱資料搜尋了“離婚率”,那段時間我只要開啟那個平臺,系統總是給我推送關於婚姻不幸福的內容,導致我一度認為婚姻幸福都是僥倖,不幸才是真實的人生。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網際網路演算法正是模擬了人們思維執行中常出現的確認偏差,對使用者偏好進行識別,為我們提供看起來與自身偏好相似或相關的資訊。

長此以往,我們會完全被與自己認知偏好相近似的媒體資訊包圍,而與和自己信念相對立的資訊隔絕。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我們要警惕網際網路資訊繭房,更要警惕日常生活中自造的資訊繭房,不斷拓展認知的廣度。

寫在最後

《教父》裡有一句話: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願我們都能避開這些常見的思維陷阱,做一個優秀的普通人。

這4個常見思維陷阱,是拉開優秀者與普通人差距的真正原因

想:你想對了什麼,想錯了什麼 心理學書籍拆掉思維裡的牆底層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個人成長勵志心理學認知覺醒關鍵思維

¥

44。9

京東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