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墨菲定律、彼德原理和帕金森定律。

這三個定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理解吃透這三個定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工作生活。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主要

概念

原文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總結: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當你把茶杯放到鍵盤旁,茶杯有打翻的可能,這個事情遲早會發生。

如果你騎著腳踏車看手機,手機有摔在馬路上的可能,這個事情也終究會發生。

我上一部手機就是這樣,雖然我瞭解墨菲定律,但是我當時沒有在意,最終,邊玩手機邊走路,手上還拎著一個食品袋,大大加重了墨菲定律發生的可能性,最終我的手機摔在了柏油路上,裂紋如如閃電。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在此之前,我的手機也掉過很多次,甚至有次,金屬外殼都摔了一個小豁口。

那次碎屏之後,我把外殼也撤去了,手機握著更輕薄,但更滑了,這也大大加大了墨菲定律發生的可能,果然沒過幾天,又摔了一次。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墨菲定律其實是告訴我們怎麼樣更好地生活。

如果生活中,自己有擔心的事情發生,就要儘量規避這種不好事情發生的客觀條件,從而能有效減少不好事情的發生。

我有時候回宿舍會忘記拿鑰匙,所以出公司門的時候,我就要檢查一下自己所帶的東西,其中四件東西不能忘,手機、口罩、工卡、鑰匙。

我檢查完這四樣東西,才回宿舍。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同樣的,我從宿舍出門的時候,也會檢查這四樣東西。

這樣就大大規避了沒帶鑰匙的可能性,當然我也完全沒法避免,又一次還是給忘了,結果回宿舍的時候,不得不敲房東的門,拿備用鑰匙開門。

但是,我們長期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生活的質量。像我這樣迷糊的人,如果不做這樣的準備,估計忘記拿鑰匙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地提高,也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勞倫斯·彼得的

著作

,說清楚了職業晉升的瓶頸問題。

主要內容:每個人在層級組織裡都會得到晉升,直到不能勝任為止。

換句話說,一個人,無論你有多大的聰明才智,也無論你如何努力進取,總會有一個你勝任不了的職位在等待著你,並且你一定會達到那個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名稱職的教授被提升為大學校長後,卻無法勝任;一個優秀的運動員被提升為主管體育的官員,而無所作為。

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升”的企業員工晉升機制,不能因為某人在某個崗位上乾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將一名職工晉升到一個無法很好發揮才能的崗位,不僅不是對本人的獎勵,反而使其無法很好發揮才能,也給企業帶來損失。

英國有位財政部長,叫戈登。布朗,這個人做財政部長的時候,工作相當出色。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1997年到2007年,在位十年,讓英國的財政進行了很多改革,把議息權力移交給英倫銀行,讓貨幣政策變得獨立自主。

08年,金融海嘯,布朗推出政府注資銀行的拯救方案,被歐洲國家紛紛效仿,連美國都開始學習他的方法。

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和對沖基金教父級人物索羅斯都稱讚不已。

布朗成為了西方的英雄。

他的金融專長,給了他榮耀。

問題來了,這麼出色的金融人才,能出任首相嗎?

最後的結果,很遺憾:不能。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他上位首相。

任職期間,他缺乏親和力,脾氣暴躁,固執己見,使得執政團隊士氣渙散。

2010年4月29日電英國三大政黨領導人在伯明翰舉行最後一場大選電視辯論,為一個星期後進行投票的英國大選進行最後衝刺。

2010年4月28日上午,布朗來到了大曼徹斯特區羅奇代爾市為工黨拉票。此時,一位自稱支援工黨的退休女性選民、現年66歲的達菲走上前來問布朗,兩人交談了大約數分鐘之久。

在臨別時,布朗對這位女選民表示感謝,並握手道別。告別時的氣氛似乎還算友好,其後布朗走入停在附近的座車裡。

道別之後,布朗的助手便下令司機開車,準備前往下一站繼續為工黨拉票。不料,布朗本人此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戴著天空電視臺的

無線麥克風

在對話中,布朗對自己的助手抱怨說:“不應該安排讓我和那個女人交談。誰安排的?簡直是荒唐……”布朗餘怒未消地說:“她就是那種偏執的女人,還說她過去也是工黨成員,簡直可笑。”

布朗在背後說人家的“壞話”就這麼直播出去了。

被爆出失言之後,雖然布朗曾登門道歉,但還是讓工黨損失了很多的選票。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是英國一位歷史學家,寫了一本書《帕金森定律》。因為從人性角度解釋了管理的臃腫現象,被廣泛轉載傳播。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

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

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

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

帕金森得出結論:在

行政管理

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

行政人員

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

組織效率

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帕金森定律還有一種解釋,指的是時間管理。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充套件,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學裡的考試,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有充足的時間掌握知識,正因為時間多,所以變得懶散,甚至一天也看不了一頁書。

快到考試的前一個月,效率比之前稍微高了一點,但似乎,時間還有。

還有一個星期,效率更高了點。

還有一天,我的天啊,那學習效率、學習專注力都超越了之前幾個等級,那天估計很多人會想,如果平時有這麼專注,何必像今天這麼忙,這麼被動。

這也就告訴我們,當我們自主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制定好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做,否則,如果時間充足,就會用其他的事情去填補,做事情也會變得懶散。

墨菲定律、彼得定律、帕金森定律,三大定律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