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市民花園”

在德國很多城市的郊區,大家時不時都能看到一些類似棚戶區的地方(見下圖)。很多同學坐車/開車經過德國一些城市的城郊時,有可能會注意到下面圖片中的小屋子,它們坐落在一片綠地中間,有時數量眾多,但屋子面積卻不大。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的“市民花園”

城郊小屋

德國的“市民花園”

這些僅有十幾平米的小房子,並不是城郊實驗室,或是寵物飼養點,而是供市民們租用城郊的市民花園時存放工具的小屋。

德國的“市民花園”

1. 何為“市民花園”?

市民花園(德語為Kleingarten,字面意思是“小花園”),也叫施雷博花園(Schrebergarten,以Schreber醫生的名字命名),指的是將城市(多在市郊)一塊區域規劃成小塊土地,出租給市民,租用該片土地的市民可種植花草、綠植等,以體驗自然田園生活。

德國的“市民花園”

“市民花園”這一非常德國的現象,在聯邦層面還有自己的法律保障(《聯邦市民花園法》,Bundeskleingartengesetz)。按照該法規定,租用市民花園的目的必須非商業(即得到的農作物產品只能自用),且市民花園只能租不能買。另外,市民花園中建的小屋僅為臨時性建築,不能用於居住目的。

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德國郊區的棚戶區問題哦,這些小屋子都是法律規定不能住人的。

如今德國各地都有這樣的成片市民花園(Kleingartenanlagen),大多數市民花園都由德國花園友協(Bundesverband Deutscher Gartenfreunde e。V。 - BDG)進行組織管理。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的“市民花園”

2. 為何要租“花園”?

生活在城市,內心卻嚮往自然,這是很多城市人的共性。現在中國國內很多城市人會選擇農家樂短途遊或是農場一日遊的專案,或者也有住在郊區的人在自家附近找一片荒地開墾種植一些蔬果,但這一行為並不像德國是得到國家或協會支援的。

德國的“市民花園”

現今德國共有這樣的市民花園共460平方公里,相當於6。6萬個足球場大小。德國人對花園/園藝擁有如此高的熱情,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工業化時期。當時由於工廠的增加,城市人口也隨之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大量工人的居住條件和飲食供給情況都不樂觀,貧窮和營養不良等問題困擾著很多底層人民。

當時,萊比錫的一名醫生兼教育家

施雷博

(Daniel Gottlob Moritz Schreber) 在工作中發現,很多在城市生活的孩子都患有

姿勢性損傷

,他主張即使人們生活在城市中,也應讓孩子們做一些園藝工作,以改善孩子的健康狀況。於是在他和後人的倡導下,在城市內工人生活的區域建造供兒童活動的場所和市民花園,此後這些市民花園也逐漸成為大人孩子共同的“家庭休養所”。不僅如此,人們在花園裡種的糧食和蔬果,還能幫助家庭實現自給自足。

德國的“市民花園”

20世紀初及戰後饑荒時期,市民花園對普通人民維繫正常生活起到重要作用,除了獲取糧食外,花園中的小屋子也被用來供人居住,這一行為被當時的政府默許,於是這一時期這種小屋子數量劇增。

如今,仍然有很多德國人,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願意在假期和週末帶著孩子在自家的花園中照料種植的花或蔬果,或是精心裝扮自家的花園,放鬆身心或是增進親子關係。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花園裝飾的“標配”——花園小矮人Gartenzwerg

3. 若是沒有花園呢?

市民花園的租賃是沒有期限的,很多家庭其實是長期在租用管理自己的花園。德國大城市的市民花園是供不應求的,那在等待名單上的家庭要怎麼辦呢?

很多家庭在租房子的時候,都會選擇帶有陽臺的公寓(Wohnung),而德國大城市帶陽臺的Wohnung都會比不帶陽臺的房子貴。這個小小的陽臺,就會成為家裡的自然一角。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房子的陽臺很少有用玻璃窗封閉起來的,都是露天(德國人怎麼會放過任何擁抱陽光的地方)。大多數德國人還要在陽臺上擺上舒適的戶外桌椅,然後擺上自己喜愛的綠植和鮮花。天氣好的時候,他們一定會選擇坐在陽臺上聊天喝咖啡。

德國的“市民花園”

德國的“市民花園”

通常都鬱鬱蔥蔥的陽臺

注意:這裡要提醒住在德國的同學們,陽臺上是不能曬衣服的哦!

德國人很願意為自己的花園或陽臺花錢,很多超市都能直接買到花和綠植,還有很多人會去專門的園藝中心(Gartencenter)購買植物。

另外,德國還有很多園藝雜誌,如„Landlust“, „Schönes Land“, „Landidee“等。

德國的“市民花園”

Lifestyle Magazin

中常見的園藝類雜誌(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