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春秋時期長江流域下游有一個蕞爾小國,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部。它就是吳國,姬姓諸侯國之一,春秋前中期,吳國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國,最終崛起是得益於晉楚爭霸。當時的中原地區,晉國為了與楚國爭霸,所以採取聯吳制楚之策。

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晉國派人帶一隊戰車來到吳國,教吳人乘車、御射、列陣,吳軍由此學會車戰。吳國與晉國交好後,經濟、文化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大起來。吳國國君便自號吳王,與楚國爭奪江淮地區的霸權。

公元前584年(周簡王二年),吳軍新編水陸大軍齊出,一舉攻下楚國淮河重鎮州來(今安徽省鳳臺縣)。此後近60年間,雙方先後發生過十次大規模的戰爭。在這十次戰爭中,吳軍全勝六次,楚軍全勝一次,互有勝負三次。

楚國畢竟是個超級大國,吳國想要戰勝它,必須得有一套大戰略計劃。這時候,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前來投奔吳國,吳國公子光以賓客之禮接待他,時常向他請教滅楚的計劃。公元前515年,公子光登位,是為吳王闔閭。

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具有政治膽識的吳王闔閭開始大力收羅人才,任用伍子胥為行人,伯嚭為大夫,共同參議國事。後來孫武經伍子胥推薦,獻出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吳王闔閭讀了很感興趣,拜孫武為將軍。吳國先後滅掉歸附楚國的小國徐國和鍾吾國後,闔閭想趁機大舉伐楚,但孫武認為楚國實力仍很強,便勸諫吳王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

伍子胥也贊同,隨後提出了一個戰略計劃:現今楚國內部不和,我軍如用一部人馬出擊,楚軍必定全軍出動,等楚軍出動後,我軍再退回,這樣經過幾年後,楚軍必然疲憊不堪。那個時候,便可考慮大舉伐楚。‘’

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吳國的戰略計劃就是疲楚制勝。闔閭將吳軍分為三支,輪番騷擾楚軍。當吳軍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即派大軍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時,吳軍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擾楚國達6年之久,吳軍先後襲擊楚國多地,致使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楚軍將士疲於奔命,鬥志沮喪。

而孫武也加緊訓練吳國計程車卒,一切準備就緒,吳國把矛頭指向了強大的楚國。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又聯合唐、蔡二國一道西進伐楚。三國聯軍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西進。

大軍到了淮汭,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改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問孫武:‘’吳軍善於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孫武答道:‘’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勢難以發揮,而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

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伍子胥點頭稱是。於是,孫武挑選3千5百名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穿過楚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直趨漢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數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略奇襲。

當吳軍突然出現在漢水東岸時,楚軍猝不及防,一觸即潰。但楚軍畢竟人多勢眾,雙方於是在柏舉對峙。吳軍率精銳突襲楚軍陣營,楚軍陣勢大亂,主帥被殺。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後,吳軍又連續五戰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

疲敵制勝的先例,蕞爾小國拖垮超級大國,由此威震華夏

楚昭王驚慌失措,於是棄城逃跑,吳軍旋即攻入楚國都城郢都。而後,與楚王有深仇大恨的伍子胥更是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吳軍進入郢都 ,創造了春秋時期攻佔大國都城的先例,從此吳國威震華夏,為進一步爭霸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長期稱雄的楚國短暫滅亡了,後來雖然復國,但是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