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最蠢的國君,強秦即將滅六國,他卻對鄰國攻伐不止

戰國末期,秦國已經脫穎而出,天下一統的大勢已然形成。然而,六國並非完全不堪一擊,其實還有楚國和趙國能與之抗衡。尤其是趙國,自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國力不弱,再加上擁有戰國四大名將中的廉頗和李牧,再加上趙奢,完全可以與秦國一戰。

然而,可悲的是,明明強秦即將展開前所未有的滅國之戰,還有幾個國家相互之間廝殺不已。明明只有趙國才是最後的依靠,還有小國從中作梗,不斷消耗。沒錯,今天說的就是燕國。

燕國的行為,當然要由末代國君燕王喜負責。他在位的第四年,本來是打算與趙國結成攻守同盟,還派出丞相慄腹送去五百金作為誠意。然而,慄腹出差一趟,回來卻跟燕王喜說:“趙國的青壯年都在長平之戰中戰死,那些孤兒們還沒有成年,正是衰弱的時候,可以攻打。”

稍有腦子的人都會想明白,到底誰才是自己的敵人。燕王喜卻相當昏聵,他立刻忘記了最大的隱患秦國,反而謀求趙國的地盤。昌國君樂間就曾警告他,趙國本身就處於四戰之地,百姓熟悉軍事,實在是塊硬骨頭。大夫將渠甚至拉著燕王喜腰間的印帶阻止:“剛剛給人家送禮,現在又去征討,實在不祥,絕對不會成功的。”

然而,燕王喜卻聽不進去,下令調集兩軍,共計兩千戰車,一部分由慄腹攻伐鄗邑,一部分由卿秦攻打代地。燕王喜自己還在動員,準備偏師,親自上陣支援。

這一次,燕王喜完全是賭上了所有的家當,準備展開對趙國的滅國之戰。其實,他沒有用腦子想想,即便是取得勝利,自己也將元氣大傷,即便取下滿目瘡痍的趙國,又拿什麼抵抗虎視眈眈的秦國呢?

當然,他完全不用想這麼遠。因為趙國的實力不是燕國說比的,廉頗掛帥,擊破燕軍,還追逐了五百餘里,將燕國都城包圍了。燕王趕緊求和,可趙軍已經群情憤怒,非要滅了燕國。最後還是德高望重的將渠主持和議,雙方罷兵。

從此之後,燕趙之間的聯盟完全被打破了,雙方小規模的摩擦不少,當然也是趙國佔的便宜多。然而,當廉頗負氣出走魏國,趙國軍隊交給龐暖指揮時,燕王喜的心思又活動了。當時他收留了從趙國而來的劇辛,詢問龐暖能不能對付。

劇辛本來就是投奔而來,一方面對趙國懷有敵意,另一方面也急於表現,自然將龐暖說得一無是處。昏庸的燕王喜馬上動心,當即派出劇辛為將。這一次敗得也很慘,劇辛戰死,兩萬燕軍被趙國俘虜。

如此瞎折騰,燕國的國力當然直線衰落,燕軍當然無法與強秦較量。所以,燕王喜的兒子太子丹才不得不出下策,派出荊軻刺殺秦王。

從理論上來說,秦國以法立國,根本不會因為一個秦王的死而動搖國力,哪怕他是秦始皇嬴政。但是,太子丹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那就是希望刺秦成功,讓秦國內部爭權奪利而無暇東顧,儘量為六國爭取時間。

然而,刺秦失敗反倒讓秦始皇震怒,加快了六合諸侯的步伐。特別是針對燕國,攻下都城後,依然對逃亡遼東的燕王喜和太子丹窮追不捨。此時,趙國代王嘉告訴燕王,秦軍如此不要命的追擊,還是因為太子丹的緣故,只要太子丹死了,自然也會放他一條生路。

燕王喜本來就蠢,此時更是愚不可及地派人殺死太子丹,將頭顱送給秦始皇。可是,這並沒有換來秦始皇的諒解,燕王喜還是在遼東被俘。可悲的他,一直在做損己利人的好事,一直是秦國的最佳臥底,卻被秦始皇以車裂之刑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