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埃及努巴

努巴或黃金之地的名稱源於“Nub”一詞,意即黃金,因為埃及阿斯旺南部阿拉齊 (Al-Alaqi) 地區的土地有著規模最大的金礦。又因為努比亞人高超的射箭技能,古埃及人稱努巴為“弓之國”。

阿斯旺導遊聯盟負責人舒克里·塞伊夫·埃爾丁(M。 Shukri Seif El-Din)在接受《聯合國新聞》採訪時解釋說:“努巴地區位於蘇丹北部和埃及南部。努巴的名字來自古埃及語中的‘Nub’這個詞,意思是黃金,過去也被叫做庫施。”

努比亞遺產研究員穆罕默德·索比 (Muhammad Sobhi) 教授進一步解釋道:“努巴或(庫施)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中王國時期,特別是在辛努塞爾特一世 (Sonsert I) 統治期間,人們在阿斯旺象島墓群的一座墳墓上發現了這個詞。”

努巴和努比亞人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努巴的土地從埃及南部一直延伸到尼羅河南部,位於尼羅河第一瀑布和第四瀑布之間。努比亞人分為下努比亞人和上努比亞人。下努巴——也稱為埃及努巴——從尼羅河兩側的阿斯旺以南約320公里處延伸至瓦迪·哈勒法 (Wadi Halfa) 的第二瀑布。上努巴則位於蘇丹共和國境內。

努比亞社會包括三個主要部落:阿拉伯人、庫努茲人 (Al-Kunuz,意為寶藏) 和法迪卡人 (Fadijka)。

1、阿拉伯部落居住在努巴地區的中心,說阿拉伯語。

2、法迪卡部落說古努比亞語,生活在南部地區。他們自己的方言叫做法迪卡 (Fadijka) ,只用於口頭交流,沒有書面文字。

3、庫努茲部落居住在北部地區,講“Kenizia”方言,也會說馬圖克語。

埃爾丁指出,上努巴(現蘇丹境內)曾有一些名為布萊米斯 (Blemmys) 的部落襲擊了位於埃及的下努巴,致使埃及的努比亞人尋求法老塞索斯特里斯的保護。因此這些努比亞人稱這名法老為努比亞人的護佑王。

大壩和水庫建成後的努比亞人遷移潮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努比亞遺產研究員穆罕默德·索比

二十世紀初(1902年),努比亞人參與了埃及政府建造的用來儲存尼羅河水的阿斯旺水庫專案,但卻導致了十個努比亞村莊被淹沒,村民流離失所。

隨後,1912年阿斯旺水庫第一次加高期間,努比亞人再次遷移。隨著水位攀升,8個村莊被淹沒。

1933年,水庫第二次加高,又有10個村莊被淹沒。

第四次遷移出現在阿斯旺高壩建造時期。約 35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萬8千個家庭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他們從舊努巴遷移到新努巴,然後到阿斯旺市以北的納斯爾努巴 (Nasr al-Nuba) 和考姆翁布 (Kom Ombo) 的中心。這次遷移始於1963年10月18日,持續到1964年6月22日。遷移人口乘船隻前往阿斯旺市,然後乘坐大型巴士前往位於納斯爾努巴和考姆翁布的新努比亞村莊。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努比亞傳統房屋

阿斯旺導遊聯盟負責人、親歷了這次遷移的埃爾丁教授認為:“努比亞人在1902年、1912年和1933年水庫加高後的幾次遷移,我們不能說是強迫遷移。”

“努比亞人要麼為了遠離水庫而上山,要麼自願遷移到基納省的埃斯納和基納市。”

埃爾丁教授說,“但在建起高壩、形成納賽爾湖、水位上升後,那時發生的遷移是被迫的”。他認為對這幾次遷移而言,移民“在納賽爾湖水位穩定之後,保留返回這些村莊的權利。”

努比亞婦女活動家納賈特•賽義德•阿里 (Najat Sayed Ali) 說:“在努比亞人的多次遷移之後,這個地方的許多地理特徵發生了變化。”

賽義德•阿里女士指出,在水庫加高之後的幾次遷移中,努巴的流離失所者並沒有受到地理變化的影響。但是,在修建阿斯旺高壩之後流離失所的努比亞人受此影響,他們被轉移到了阿斯旺以北50公里的納斯爾努巴中心 (Nasr Nuba Center) 。

拯救努比亞古蹟的全球呼籲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阿斯旺高壩啟用後,埃及請求國際援助,拯救考古遺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出了迴應。負責保護文化和世界遺產的教科文組織發起了一項拯救努比亞古蹟的國際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包括工程師、建築師和地理學家,前來拯救和保護古蹟。

在二十年內,許多古蹟得以儲存,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阿布辛貝神廟和菲萊神廟。

教科文組織專家、阿斯旺努比亞博物館前館長、考古學家奧賽馬•阿卜杜勒•哈森博士在接受《聯合國新聞》採訪時解釋說:“教科文組織在拯救努比亞古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於1959年通過了拯救努比亞古蹟的全球倡議,呼籲世界各國參與這一活動。”

埃及政府撥款用於拯救努比亞古蹟,並制定政策,組織和促進外國和當地考古團的工作。

教科文組織的專家表示,該筆基金由埃及政府和教科文組織共同出資,主要用於搶救文物和考古挖掘這兩項任務。這些文物現在陳列在阿斯旺的努比亞博物館。

努比亞人與迴歸之夢

許多努比亞人夢想回到納賽爾湖畔,靠近他們原來生活的村莊。因此,在政府實施的大型土地開墾專案中,埃及政府宣佈努比亞人將優先獲得位於古努巴地區的土地。

這符合《憲法》第236條,其中規定“國家保證制定和執行邊境地區全面經濟和城市發展計劃”。這也符合二十年前在南非德班舉行的打擊種族主義世界會議的建議。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尼羅河

作為努比亞人,埃爾丁希望 “返回權的原則將依據憲法實施和批准,納賽爾湖地區將得以重建。”

他建議,“納賽爾湖兩岸的古努比亞村應與該地區的寺廟重建共同進行,包括Al-Sebua、Imada、Abu Simbel和Nefertay。如果這一情況發生了,那可以說過去沒有發生遷移。”

喜歡努比亞文化的法國夫婦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在參觀一棟努比亞房屋時,《聯合國新聞》記者見到了摩洛哥裔的法國法官法蒂哈•託利安 (Fatiha Tolian)。她和丈夫尼古拉非常希望瞭解努比亞文化,尤其是努比亞婦女的情況。

這位法國法官與她的丈夫當時正在訪問該地區,她說引起她注意的是“努比亞人對其文化和遺產的重視,以及埃及文化中獨立的努比亞文化所展現的巨大的影響力。”

還有一件事令她印象深刻:“努比亞婦女的傳統、衣著和文化植根於周邊環境,這些在她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一席。”

在努比亞傳統房屋居住的伊芙

位於菲萊島南部的努比亞傳統房屋以其出色的外觀、和諧的建築而著稱。這些房屋由泥磚混合原先用來建造屋頂的棕櫚葉和樹幹製成。

努比亞婦女伊芙希望堅守習俗和傳統,保持努比亞人的特質。她認為努比亞黃金(珠寶)是她個性的一部分,也是努比亞人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努比亞珠寶有很多名字,包括 “Jakd”、“Zamm” 和 “Kardan”。

雖然努比亞婦女的服飾因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jarjar”被認為是努比亞婦女的正式服飾。

“努比亞女性喜歡古努比亞黃金。儘管各種黃金的設計技術和技藝取得了進步,但努比亞婦女仍然懷念過去的黃金,尤其是庫努茲和法迪卡部落的努比亞婦女。”

傳統婚禮和舞蹈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

聯合國圖片

努比亞傳統慶祝儀式

在傳統婚禮中,努比亞人的歌唱形式根據表演中使用的樂器而有所不同,包括彈撥爾歌曲。努比亞人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節奏。我們留意到法迪卡部落的“Al-Arageed”舞蹈,還有庫努茲部落的“Holi”舞蹈表演。

“Al-Arageed”舞蹈是一種男女共舞的集體舞。這種舞蹈受到了尼羅河不斷翻滾的波浪的啟發。至於庫努茲部落,我們發現在他們的舞蹈中,用手掌跳躍是最主要的。

自阿斯旺水庫建設以來,歷經不斷的遷移,兩次加高,以及高壩的落成——儘管如此,努比亞文明仍在頑強地延續、保持其存在。

7000種外語中最簡單易學的是世界語(Esperanto)

國際世界語協會

黃金之地努巴:歷經120年遷移,努比亞文明頑強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