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寶-犀牛角

中國自古以來將犀角視為“物之珍”、“國之寶”,除有廣泛的藥用療效以外,更有辟邪鎮兇護平安的作用。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的春拍上就創出高價——17世紀《犀角雕文殊青獅坐像》以725萬元成交。此後,不斷有拍賣公司推出犀角雕拍賣專場,犀角雕儼然已被尊為奢侈品。商周時期有青銅鑄造的犀牛,唐高祖李淵陵前置一對巨型獨角犀牛的石雕,各重6噸,道教文化中有八寶:火珠、銅錢、方勝、犀角、艾葉、銀錠、珊瑚、書,犀角便是其中之一,我國古代的聚寶盆中,除金銀珠寶、珊瑚玉石外,必定還有犀角一雙……

犀角器的資金門檻高,但入門與鑑定的門檻很低。業內普遍認為,明清時代製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物件。明清時,犀角工藝到達一個高峰,到了清末,隨國勢不濟而式微。

古人認為犀角”能出氣通天“,能通神,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名句”心有靈犀一點通“,正是以通天犀的這一特徵作比喻的。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亞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亞洲犀牛已經滅絕,因此亞洲犀角格外珍罕,價值高於非洲犀牛角;從藥用價值上說,亞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區分亞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

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蘇門答臘(撒馬利亞)犀這三類有雙角,爪哇、印度犀則是單角。印度獨角犀的角,由於數量極少,價值極高,非常珍貴。三種亞洲犀角中,最長的是印度犀角,最長的有20多釐米,東南亞犀角次之,蘇門答臘犀角最短。

二、

形狀比較特殊,角上有縱向紋路,類似甘蔗,橫斷面則呈“慄米紋”,底座呈馬蹄形,最適合製作馬蹄杯,角的前後有“天溝地崗”。

三、

藥用價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也有的皮殼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聞到一股香味

四、

亞洲犀角質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瑪瑙色。還可以從犀牛的面板上進行區別,印度犀牛的面板上清晰可見深深的摺痕,就好像穿了鎧甲一樣,而非洲犀牛的面板則比較光滑,沒有摺痕。

犀角屬於名貴藥材,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神農本草經》“主百毒蟲注,久服輕身”,“犀角出南郡,上價八千,中三千,下一千”。以犀角雕刻成工藝品久已有之,據文獻記載,經唐宋不斷髮展,至明進入盛期。明末至康雍幹盛世二百年間是中國犀角雕刻的黃金時代,創造出大量精美的犀角雕刻藝術品,是明清工藝美術品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徵區別

一、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有單角和雙角。由於生長在頭部的中間,更接近圓形或大橢圓形;牛角是長在腦門向兩側分叉的,因牛腦門比較平(沒有人看見過大賁頭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二、犀牛角生長特徵具有“前溝後崗”的特點。什麼是“前溝後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後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製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後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後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四、又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所有角製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為什麼在這條中只說了是所有角製品這個詞,也包括了象牙;

五、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徵;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這裡要說明,乾隆大爺都沒有機會看見過亞犀犀角。

國之寶-犀牛角

國之寶-犀牛角

國之寶-犀牛角

此犀角難得一見,世間珍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