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沒被封侯實為他自己的原因而非漢武帝之過

自西漢以來,歷代不少文人都願意拿李廣未能封侯說事以喻己身,比較著名的有唐王勃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句,就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盛唐大才子王維都留下了“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的動人詩篇。然而史實上的李廣沒被封侯真的如後世文人詠歎的那樣的委屈嗎?其實不然,這裡面的主要原因還是李廣自己的缺陷所決定的。

李廣的祖先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麾下的大將。六國歸一統以後,皇帝為了表彰李信在統一天下時所立的戰功,特允李氏世任僕射一職。這個家族的子弟素以善騎射著稱於世,傳到李廣時,李廣把李家世傳的箭術發揮到極致。

李廣所處的時代是西漢文、景、武三帝之時,他雖身逢盛世,但一直戰事不斷。這期間先是匈奴頻繁入侵,接著又是“七國之亂”,隨後就是漢武大帝藉著父祖“文景之治”留下的鼎盛國力徹底打殘了匈奴。所有的這些戰事,李廣都參予其中。別的勿論,他與匈奴大小之戰就達七十餘次。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166年),匈奴大舉入侵,漢文帝緊急徵召精壯的良家子弟入伍,李廣就在其中。在這場戰爭中,李廣斬獲頗多,皇帝十分欣賞他精湛的騎射功夫。為此,擢任李廣的漢中郎。因為漢文帝是個與民休息的皇帝,所以他對匈奴基本採用守勢,為此,皇帝才為李廣惋惜,常嘆他若生於高祖時代,憑李廣的騎射功夫可以輕鬆的博一萬戶侯的封爵。李廣亦常常因為皇帝的誇獎之語而自負。

漢景帝時,吳王劉濞、楚王劉戊以誅晁錯為名發動了七國叛亂,時任驍騎都尉的李廣受命與太尉周亞夫前去平叛。在這次平叛中,李廣身先士卒,所向披靡,立有殊功。按漢制,李廣所立戰功足夠封侯。可惜的是,騎射一流但政治頭腦簡單的他卻不顧大忌私自接受了時常窺視帝位的梁王的私印。這一下,李廣在漢景帝心中徹底定位,如果不是念及李廣的武藝日後可用,以刻薄著稱後世的景帝恐怕會直接砍下李廣的腦袋。

漢武帝發動的歷次征討匈奴之戰,李廣亦多次參與。但與他同時參戰的諸多將領多被封侯,但他按功還是與侯位無緣。這個中原因就是李廣單兵作戰能力強,但軍事謀略不足,而且他雖愛兵如子卻又馭下不嚴,他所率的軍隊在與匈奴人作戰時鮮有殲滅戰。匈奴人只是懼怕他的騎射功夫但不忌憚他所帶的軍隊。

李廣還有一件廣為後世詬病的事。他曾因故被朝廷霸職,酷好狩獵的李廣某次與舊部狩獵歸來,路過灞陵亭,時逢灞陵尉酒醉,說了什麼現將軍亦不可夜行何況前將軍的醉話,硬攔下李廣一行到天明。不久,武帝起復李廣為右北平太守防禦匈奴人,李廣第一件事就是奏請灞陵尉與己同行,到了軍中李廣就藉由斬了灞陵尉。試想想,如此睚眥必報、心胸狹窄之人豈能是成就大事之人,就憑此點,他都不會有封侯之福。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了圍殲匈奴的漠北之戰。此戰以大將軍衛青為主帥、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為副帥率幾十萬大軍親攻匈奴。本來武帝以李廣年事已高,不想再讓他以身犯險,但李廣覺得這是他立功封侯的最後機會,所以他向武帝堅請隨軍作戰。

因為這次戰役的主要原因是活捉單于,出征前武帝囑咐衛青以李廣年老不讓他單獨與匈奴作戰,正好衛青也有私心,他想讓不久前失去侯位的親信公孫敖復封,所以他命李廣另帶一隊人馬和自己合圍單于。結果因為李廣迷路失約導致單于遁去。

萬念俱灰的李廣當衛青召喚他去大將軍營帳問話時,自思他這個歲數還要去見刀筆吏受辱還不如自行了斷。然後他慷慨激昂的說了很多肺腑之言的與多年追隨自己的部下話別,接著毅然決然揮劍自刎。

由此可見,李廣終其一生都無法封侯的主要原因在他自身而非漢武帝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