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龍根的指環》,一場史詩級的北歐神話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一部名字有點繞口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它的作者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Richard Wagner)。

說起瓦格納,他可以算得上音樂史上,除了貝多芬以外,最難繞過去的一個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在他的音樂中,充滿了很多有關獨裁和種族歧視的調性。

瓦格納(1813 - 1883)

當然,還有一個事實也讓瓦格納蒙受了很多不白之冤。那就是希特勒也非常喜歡瓦格納的音樂。據說,每次閱兵的時候,希特勒都會要求樂隊演奏瓦格納的作品。因為他認為,瓦格納的音樂代表了大德意志精神。

那什麼是大德意志精神呢?說白了,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精神,或者說是帶有一點直男癌的大男子主義精神。

可以說,瓦格納的音樂基本上就是德意志英雄主義的化身。他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大部頭的歌劇。而且,他還經常喜歡用那些,歌頌偉大神話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來做歌劇的故事題材。

接下來,我們來聽一段音樂。這首曲子名為《女武神的騎行》,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瓦格納的著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當中的一個選段。

《女武神的騎行》

這是瓦格納非常著名的一首曲子,在很多電影當中都曾出現。尤其是一些涉及戰爭的題材,聽完後會有一種坦克車大軍壓境的感覺。

瓦格納甚至超越了一個音樂家的標準。因為一般的音樂家寫一部歌劇,他只要負責音樂的部分就好了。可瓦格納偏不。在他創作的歌劇裡,不僅音樂是他寫的,詞也是他填的,連指令碼也是他自己去扒的。

《女武神》

所以說,瓦格納自己不僅充當了配樂,還充當了編劇、導演,甚至後來發展到舞美也要自己管。最終,他甚至要為了自己的歌劇,建一座歌劇院。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歌劇還是太宏大了,一般的劇院沒有辦法承載住他歌劇的規模。

現在這座劇院坐落在德國的一個小鎮,叫做拜羅伊特。每年這個小鎮還會舉行“拜羅伊特音樂節”,專門用來上演瓦格納的歌劇。

拜羅伊特歌劇院

但是呢,如此偉大的瓦格納,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瓦格納年輕的時候雖然掙錢不少,但是特別愛揮霍。

那時,他還參加了德國所謂的資產階級革命,但革命失敗導致他常年流亡海外。直到很多年後,才在有關人士,當然也是他的粉絲的幫助下,回到了祖國。

瓦格納

但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欠下了一屁股債。眼看就要死於貧苦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1864年,瓦格納的一個超級大粉絲橫空出世。他就是巴伐利亞王國的新任國王,叫做路德維希二世。用現在的觀點看來,他就是一個超級腦殘粉。

路德維希二世

路德維希二世成為國王的第一件事,就是照見瓦格納。並且,還勸瓦格納要安心創作,算是把瓦格納“包養”了起來。

有了路德維希二世的幫助呢,瓦格納享有了優裕的生活條件,也讓他在晚年的時候,可以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創作。

可以說,瓦格納晚年創作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前面提到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這部作品瓦格納從 35 歲時著手創作,一直到 61 歲才最終完成,耗時 26 年之久。

整部作品總共分成四部,演出加起來差不多要15小時,需要分四天上演,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大的歌劇。

《尼伯龍根的指環》整體取材於北歐神話故事。第一部是《萊茵的黃金》;第二部叫《女武神》,前面我們聽的那個《女武神的騎行》就是《女武神》當中的一段。

第三部叫《齊格弗裡德》,講述了的是北歐神話當中,一個名叫齊格弗裡德的英雄故事。也是因為瓦格納太喜歡這個角色了,甚至給自己的兒子也取了相同的名字。最後一部叫《眾神的黃昏》。

不論從規模上還是藝術影響力上講,《尼伯龍根的指環》都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偉大作品。

正如樂評人所說,在西方音樂史上,還沒有哪一位歌劇能與《尼伯龍根的指環》相比。它是音樂的巨人、戲劇的史詩、舞臺上的“龐然大物”、情感經歷中的“洪水猛獸”,它是瓦格納在歌劇改革上的“大獨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