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用藝術的刻刀雕塑人物——品讀《蜀人記:當代四川奇人錄》

□朱曉梅

最初看書名,立即聯想到馮驥才的《俗世奇人》。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講,“讀起來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體性格’”,《蜀人記》也如此。蔣藍的職業生涯方便他大面積接觸蜀中傳奇人物,他從採訪的三五百人中選出有代表性的13人“還原他們的人生斷代史”,他們中有脫貧攻堅的領跑者、有藝術家、有工匠大師、有信守承諾者、有萬里漂流第一人……這些人有蜀人的集體性格:執著、豁達、堅韌、樂觀、勤奮,有“雄起”的四川精神,所以君子當“學以致其道”。

薦書|用藝術的刻刀雕塑人物——品讀《蜀人記:當代四川奇人錄》

讀《蜀人記》之前,我以為蔣藍會用新聞報道方式記錄人物,或者用小說筆法刻畫人物,哪知他運用的是散文、隨筆方式來描寫人物。他在“當代散文人物寫作及新書《蜀人記》”講座中稱之為“文學的藝術”,運用了“田野調查”方法。豐富的寫作經驗、細緻入微地觀察、立體方位地採訪、豐富的想象,這13個人物形象也就生動飽滿。寫人物要立得起、站得住、精彩紛呈,故事的選擇很關鍵。無論是陳望慧種玫瑰、何夕瑞制琴、高叔先養螢火蟲,還是龍志成鑄劍、龔氏織扇,書中每個人的故事都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讀後讓人嘖嘖稱歎,說是“奇人”實至名歸。用散文筆觸寫人物,故事的出現不是連貫性的,而是伴隨著作者的反問和思索,引起讀者共鳴,人物形象自然深入人心。

《蜀人記》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推進,但內容仍然有讓人手不釋卷的魔力,很大程度來源於過硬的細節描寫。慢、輕、細的描寫,如畫畫般勾、染、點、擦、皴,讓人物別具魅力。譬如《斫琴記》中對於大木匠何夕瑞的描寫:

他來時提一個黑色的大包包,鼓鼓囊囊的,背影很像那些遊蕩在九眼橋頭私刻公章的小匠人。

三言兩語勾勒出何夕瑞的外貌,讀者不由好奇:包中是什麼,自有閱讀興趣。所以,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的不二法門。蔣藍在《石壺牛心記》裡說,“細節就是卡在脊椎間的骨刺”,有時讓人痛苦,更多的是讓人難忘。《石壺牛心記》裡有一段描寫:

子莊師伸出三根手指蘸茶水,手指在桌面一抖,一隻飛躍的蝙蝠就落成了。看得王發強目瞪口呆,子莊師微微一笑:“神奇吧。夠你揣摩的。這隻蝙蝠要一直飛在你的靈魂裡才行。”

這樣的細節生動形象,耐人尋味,深刻而有寓意,子莊師的絕妙技藝躍然紙上。蔣藍說,“細節是人物豐滿的關鍵”。

《蜀人記》還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語言表達方式,語言自有獨特的美。看作者如何描寫目光:

但總有一種急切的東西,魚兒一般從她眼光裡流出,在空氣裡鋪排溪泉,並搖曳為一條小河。那一條魚在空氣中散步,魚兒斑斕,在天光下側轉,發出銀子的光。

這樣的妙言佳句,書裡比比皆是,讀罷唇齒留香。詩人華萬里說:“詩中一定要有陡峭的句子。”其實散文也一樣,瑰麗的、陡峭的、出人意料的語句會讓人驚叫連連,拊掌歡咍,讀者心飛色動。古人有“昨夜一枝開”的一字師,也有“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門”,充分說明精妙的語言總讓人心生嚮往。

《蜀人記》中的奇人“以身體之力,思想之鋒深犁出了自己之於時代的蹤跡。”他們中有的有時代的工匠精神,有的對技藝精益求精,有的對事業執著,有的對生活認真,各有各的閃光點。蔣藍傾心他們,讚美他們的品德,卻不動聲色將這種讚美潛移默化隱匿在故事背景之後。詩化的語言、故事化的人物暗示了作者的主張,家國情懷、文化情懷、悲憫情懷、道德情懷,蜀人有,蔣藍也有,因為他用藝術的刻刀雕塑蜀人,寫的是人民,歌頌的是時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