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庭死,大明亡”:潼關之戰,壓垮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柿園之戰的失敗,讓孫傳庭深感李自成已非吳下阿蒙,不好對付了。

所以他率軍退回陝西,一邊舔舐傷口,一邊積蓄力量,在陝西積極恢復農業生產,還大肆招兵買馬,很快就湊起了10萬陝西軍。

在柿園之役中,李自成的精銳騎兵讓官軍吃盡了苦頭。孫傳庭痛定思痛,決定著手組建一支“炮兵部隊”,用來對付李自成的騎兵。

他仿照晉代的武剛車,設計出了一種戰車,車上裝載火銃、火炮等熱兵器,所以命名為“火車”。

這種火車當中還可以裝載士兵的口糧、衣服和弓箭。進攻時能夠抵擋對方騎兵的衝擊,紮營時可以作為營地的屏障,實在是居家旅行、殺人越貨的好裝備。

孫傳庭對火車營寄予厚望,因此為它選了一個驍勇善戰的主將——白廣恩。

應該說,孫傳庭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假以時日,他手中的陝西軍一定會成為一支勁旅。到那時,就算要獨力解決李自成,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傳庭死,大明亡”:潼關之戰,壓垮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是孫傳庭能等,崇禎卻不能等,他不斷給孫傳庭加官升職。

1643年(崇禎十六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隨後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等於是把大明帝國在關內的全部家當,都交給了孫傳庭。

但是皇帝的恩寵,從來都不是白給的。崇禎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孫傳庭能夠儘快剿滅李自成。

在朱由檢的一再催促下,1643年八月,萬般無奈的孫傳庭從西安出發,率領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將,統兵十萬東出潼關,進入河南與李自成作戰。

孫傳庭在出發之前,給盤踞在湖廣的左良玉下達命令,希望他和自己一起出兵,夾擊李自成。

眾所周知,孫傳庭是文人出身,在領兵打仗之前,搞了很多年的人事工作。

宋、明以文人領軍,向來為人所詬病。比如南宋,人們認為它之所以非常羸弱,就是因為他以文制武的,讓文官領兵。

關於這一點,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在看了明末的一團亂賬後,我發現,其實以文人領軍,可能才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在明朝末期,一方面,文官死戰、武將投降的現象比較多;另一方面,文官也比武將更加服從調遣。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文人從小深受儒家文化的教育和影響,將忠君思想、夷夏之防看得比較重,而武人在這方面受到的約束則相對較少。

比如左良玉,手握80萬湖廣軍,想的卻是如何儲存實力,對崇禎皇帝的命令能拖就拖,非常敷衍。就連最後崇禎在北京被圍之前下詔勤王,左良玉也照樣按兵不動,坐看皇帝自生自滅。

這一次,孫傳庭傳令左良玉出兵夾攻李自成,他照樣是陽奉陰違,按兵不動,錯失了消滅李自成的最後一次機會。

“傳庭死,大明亡”:潼關之戰,壓垮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頭再說孫李之戰。

李自成清晰地認識到,這將是自己與明軍的一次決戰,只要打敗了孫傳庭,崇禎將再無可用之人。反過來,自己也難有立足之地。因此他極為謹慎,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將主力部隊部署在郟縣以南,準備在這裡給孫傳庭致命一擊。

因為郟縣距離關中遙遠,在這裡決戰,明軍補給困難,處於不利的境地。

李自成的戰略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對付孫傳庭這種級別的選手,光有正確的戰略是不夠的,有時候還需要靠點天命。

九月十四日,明軍與李自成部在郟縣展開激戰。

此時的農民軍已經不是當年的烏合之眾了,他們百戰成精,在戰場上的經驗不是孫傳庭剛招募的新兵蛋子能比的。更何況,李自成手裡還有一支精銳的騎兵呢。

所以,面對勞師襲遠的官軍,他們應該大佔上風吧?

你這樣想,就太小看孫傳庭。

作為明末可以排到天下第二的軍事統帥,孫傳庭在打仗這件事上的天賦極高,當年還是一個人事官員的時候就主動請纓,到陝西只用了三個月就練出一支新軍,大敗並生擒了老闖王高迎祥。

現在他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操練出來的軍隊,戰鬥力自然差不了。何況,他還有一支專門對付騎兵的“炮兵部隊”呢?

所以兩軍一交手,在明軍的猛烈攻勢下,農民軍很快就抵擋不住了,紛紛逃跑。

孫傳庭率軍緊追不捨,就連李自成都差點被俘虜,一直逃到襄城,才勉強止住了頹勢。

眼看明軍再加把勁,就能攻破李自成了,就在此時,襄城一帶卻突然下起了大雨。

這一下,就連下了七天。

明軍不但無法攻城,後方糧草補給也因道路泥濘上不來,陷入了困境。

所以說天命這個東西,確實已經不在明朝這一邊了。

“傳庭死,大明亡”:潼關之戰,壓垮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明軍的情況洞若燭火的李自成,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他下令劉宗敏率領一萬騎兵,繞道明軍後方,截斷明軍的糧草。

為了麻痺對手,李自成用大牌寫下戰書,約定日期同官軍決戰。

李自成這點小花招,當然是無法迷惑孫傳庭的。他決定回師接應糧草。為了防止李自成追擊,孫傳庭決定留下河南總兵陳永福,率軍守住明軍營寨。

這個計劃原本還算不錯,可惜就在此時,意外發生了。

陳永福的部下看到孫傳庭率領嫡系撤退了,認為自己被留下當替死鬼,也都跟在陝西軍後面跑了。陳永福無法控制局面,明軍大亂。

李自成抓住機會全力進攻,明軍全線潰敗。

孫傳庭率軍敗退到了南陽,才緩過勁來,組織軍隊迎戰李自成大軍,雙方再次展開激戰。

李自成無比奸猾,排出了五重戰陣,擺在第一重的,是充當炮灰的饑民。

明軍連破三層陣型,第四層是李自成的精銳騎兵,明軍一時難以攻克,陷入了僵持之中。

就在此時,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作為王牌的火車營,居然率先潰退了。

一處被破,全線被動,明軍開始了大潰敗。農民軍傾巢出動,窮追不捨,一天一夜追殺四百餘里,明軍被斬殺了四萬多人。其餘未戰死的明軍也逃的逃,傷的傷,已經沒有再戰之力了。

李自成趁機攻下潼關,孫傳庭戰死。

”傳庭死而明亡矣!“(《明史》)

同年,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