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兵如神,一生效力大漢,為何最後卻被皇帝疏遠!

公元前180年,代王劉恆即位為新皇,也就是大漢十分出名的文帝。他是高祖的第四子,自小就不受人寵,小小年齡時就跟母親到了代國生活。更是迫於呂后的權勢,在代國不敢有什麼大作為,只是向來以仁善賢明出名。後來呂后一死,呂家被劉家子孫和朝中的幾位重臣給聯手推翻了以後,皇位的繼承成了一個大難題。最後還是憑藉他向來的好名聲以及沒有外戚威脅這才得以成為新皇,被迎入京,成就一代盛世帝王。

他用兵如神,一生效力大漢,為何最後卻被皇帝疏遠!

文帝時期,有一武將,名為周亞夫,他是劉恆管理代國時的大將軍,對代王是極為忠心,在打戰上更是十分厲害,可以說是到了用兵如神的境地了。代國和代王能夠在呂后的眼皮子底下存留那麼久而沒有像其他諸侯王那般被滅,可以說他的功勞是很大的。後來在劉恆即位以後,他也是十分受重用,擔任大將軍之職位,而且他的妹妹更是曾經的代王后,他的外甥也是文帝的第一個兒子,若是當初沒有出意外的話也是皇位的人選。這樣的身份地位自然是極為讓人羨慕的,但是他的風光卻沒有多久,在文帝后期的時候,由於他過度干預皇家的事情,以至於引來了皇帝的不滿,最後也就慢慢被疏遠了。他插手皇家的事主要有三件。

他用兵如神,一生效力大漢,為何最後卻被皇帝疏遠!

這第一件事就是立儲。在這件事情上,他的態度一直都是十分很明確,他重視長幼之分,堅決反對廢長立幼。有一次在漢景帝有意要對廢劉榮太子之位時,他就十分反對了,但是他的反對並沒有什麼用處,景帝根本就不聽他們的意見,直接就廢除了劉榮。而這周亞夫卻不懂得變通,即便知道皇帝的決心仍然堅定自己的想法,最後也只能是慢慢被皇帝給疏遠了。這第二件事就是封侯之事了。在景帝立徹為太子後,太后向景帝提議要封王皇后的兄長王信為侯。這個皇帝雖然是對封王信為侯這件事有所顧慮,畢竟封一個外姓人為侯無疑是不利統治的,但是呢他又覺得不好去違背太后,於是就馬上把周亞夫找來問問建議。

他用兵如神,一生效力大漢,為何最後卻被皇帝疏遠!

而後在朝議時他就立馬嚴肅地表達了反對立王信為侯,他的理由是高祖在去世前幾天已經說了:不是劉氏子孫不得稱王,沒有功勞不得封侯。而這個王信雖然是王皇后的兄長,可是他畢竟是沒有什麼大功勞的人,又怎麼能夠封他為侯呢?雖然這皇帝內心也是希望不要封他為侯的,可這畢竟是太后提出來的,在那麼多人面前如此拒絕,實在是讓他覺得沒面子,於是他就更加疏遠周亞夫了。這第三件事就是招降一事了。在平定七國的諸侯叛亂以後,北方的匈奴王等六王要投降漢朝,於是皇帝就打算封這六王為侯,想以此來贏得更多的王和士兵歸降。但是這個時候他卻站出來說絕對不能封他們為侯,認為這些人不忠不義,絕對不能為侯。而景帝則是認為這是收服人心的最好時機,怎麼可能因為他的一句話就放棄這個想法呢。於是這六人被封了列侯,兩人也就徹底決裂了。

他用兵如神,一生效力大漢,為何最後卻被皇帝疏遠!

常話說伴君就如同伴虎,雖然說做一個朝廷重臣、皇帝面前的大紅人是古代士人武將都夢想的事,但是這意味著面臨隨時的風險。所以說什麼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好多時候也會有不好的地方,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讓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