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的有多少呢?

經常聽說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的有多少呢?

“文曲星”原本是一個星宿名,在古代,總稱北斗星中的斗魁六星為“文昌”。文昌的六星分別叫做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和司祿。古代星相家將文昌六星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其中司祿星主人的貴賤爵賞,司命星主人的壽命長短,在民間十分流行。

在道教興起後,文昌星與道教的梓潼神逐漸合二為一,他們稱“文昌帝君”也稱“梓潼帝君”,成為主管天下文運之神,又稱為“文曲星”。根據道教教義,各個地方都有一位守土之神,梓潼神就是四川梓潼一帶的守土之神,原名叫張亞子。

相傳他是晉代人,本來住在越嚮,為了替母親報仇,他遷到了四川梓潼,而後來戰死。蜀人就為他立祠祭祀。唐代因皇帝姓李,與老子同姓,就推崇道教。據說在唐朝時,張亞子曾屢次顯靈,唐玄宗時期封他為“左丞相”,唐僖宗時又封他為“濟順王”。

宋代重視科舉取士,各地考生為了中舉,就祀禱神靈保佑,這就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其中就以梓潼神最為靈驗。

經常聽說文曲星下凡,那“文曲星”的有多少呢?

根據《鐵圍山叢談》的記載:“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必至殿魁。”

相傳王安石小時候曾從張亞子祠經過,突然風雨大作,後來他果然當了宰相。宋、元的道士還假託梓潼神寫下的《清河內傳》,裡面就有說梓潼神是生於周初,經過七十三化,在西晉末降生在四川成為張亞子。玉皇大帝命他掌文昌星神並主管人間祿籍。元仁宗時期,梓潼神又被皇帝加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

從這時開始,文昌星神就與梓潼神合二為一。在明代,在學校裡面都設立有文昌祠。而到了清代,每年農曆二月三日,就是文昌帝君生日那天,都會有由朝廷派官員前往祠廟去祭祀。古代全國各地都建有大量的文昌廟去奉祀文昌帝君。自此之後,文人無論在讀書、考試時都有供奉、跪拜文曲星的習俗。

在《儒林外史》中,它稱中舉計程車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的下凡。在後世中,人們還從文曲星推衍出武曲星,如《封神演義》中把比干稱為文曲星,把竇榮稱為武曲星,他們都屬於北斗星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