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品牌頻繁換代理,換門店,心急如何吃“豆腐”?

近來走訪渠道,奶粉圈觀察到多區域母嬰店奶粉在進行調整,既有奶粉被門店拒絕再賣,同時也有門店不起量,品牌主動撤貨。為什麼守不住方寸間的陳列?筆者認為,這是品牌、渠道和門店三方互選的結果,或許今年對大家都是極為動盪的一年。

奶粉品牌頻繁換代理,換門店,心急如何吃“豆腐”?

試錯成本大漲,“一言不合”可能就下架

有門店坦言一個奶粉新客成本已經300多元左右,換掉奶粉是在一定程度放棄這群顧客。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各區域門店產品變化頻率加快,時間越來越短。像筆者看到,三個月前還在這家銷售的產品,轉頭已經成了隔壁的主推!

有的是門店主動想結束合作。“接的時候是覺得非常有品牌力,沒想到半年來調子太高,有機奶粉受眾也並沒有迴流,現在只有1送1甩貨!”“主要是線上價格和線下差別太大,代理商也管不住,對於我們沒有價值。”“看到我們培育1年終於把消費者教育出來了,現在就讓我們對手接500多克一模一樣的產品,沒意思。”“做了半年的某羊奶粉,現在換經銷商也不給我們核算費用、產品,大家都不放心。”

有的是代理商主動放棄。“雖然是大連鎖,但也沒有道理一直欠代理商的錢不還,都拖了十多萬了還想要貨,我們也沒辦法。”“品牌每個季度的任務量現在越來越誇張,我們也是要考核的,門店做不起來就只有接觸其他人了!”

有的是門店和渠道都選擇放棄。“雖然看似這個品牌市場投入很大,但很多都在做面上的事情,業務更多是為了給上面交代,實際動銷非常依賴代理商,策劃活動全國統一一個模板,也不管你門店適不適合……”由於以上種種原因,該品牌換經銷商太頻繁,讓一些單店老闆都吐槽:“手裡20多個該品牌的業務電話,不是團隊人多,是來來回回換太快了!”這樣的後果就是這個品牌在該區域根本起不了量。

正如上文所述,“急躁”正在成為筆者溝通的多數母嬰店、代理商、品牌的一種群體特徵,生存壓力讓他們急切找尋合適的戰友,產品上架下架更為尋常。

利益博弈,需要更全面價值體現

可以理解,奶粉作為母嬰店的“半壁江山”,生死存亡之際必然寸土必爭!總得來看,結合多家走訪,筆者認為大家調品牌、搶渠道無外乎這幾大原因:

1、以前渠道(代理、門店)做的量不夠,廠家有新的要求;

2、渠道(代理、門店)自己有需求和新要求,品牌不能滿足,就重新選;

3、渠道商有自己的緊密門店客戶,因為渠道商切換了品牌,門店隨著渠道商變化切換不同產品。

4、門店、品牌希望代理商能做更多服務賦能,團隊服務力更強,所以換掉價值低的。

奶粉品牌頻繁換代理,換門店,心急如何吃“豆腐”?

在全渠道競爭加劇及消費分級等重壓下,現在代理商與品牌方也好,門店也好,其實都是隨時被取締的關係,越來越難具備合作的忠誠性。

有行業人認為於今年和未來系統之間的產品調動是正常的,各大品牌今年的動作較多,不管是換團隊、換代理商,還是調整產品運營策略,這都有可能影響產品調整。同時,今年整個市場依然很亂,不管是竄貨還是一件代發,價格擊穿的背後,大家想要生存或者是盈利,需要進行一定的投放側重。

奶粉品牌頻繁換代理,換門店,心急如何吃“豆腐”?

大家都希望自己隊友能給力一點,這樣自己的壓力相對也能緩和一點。對於大品牌、頭部渠道,自然想要看到自己的產品上架後能更快有產出,有人氣,對於強勢的優質門店而言,自然也想要能最佳化利潤,能幫助動銷,能拉動消費的合作品牌。所以做出量是大家很急迫的需求!

釋放自己更多價值,該來總會來的

不過正如老話常說的,有舍才有得,想要與強者共舞,都需要更全面價值體現!現在已經不是渠道紅利期,急躁並不可取,穩住心態挑選契合的合作搭檔更有必要。

奶粉品牌頻繁換代理,換門店,心急如何吃“豆腐”?

跟渠道共建,不只要看是否能立刻出量,更要看是否有實現長遠良性的發展趨勢,就像有門店提及現在接下某品牌的理由:“雖然現在做J品牌壓力也很大,但它做事執行力強,會根據市場變化快速做調整,做實事這點讓我們看到持續增長的動力。”“貨都以控貨為主,接產品優先考慮市場的乾淨程度,上貨也是要選門店,不是門店想上就能上,還是要努力保障市場乾淨。”

人口紅利沒有之後,不是靠機會而是靠本事!在越來越艱難的環境裡,大家就更需要更用力釋放自己價值才能吸引同等的力量,找準“精耕”方向做些調整,做好基礎工作,微調品類結構,做動銷,跟售後,把基礎工作做紮實……。讓大家共同在有限的空間裡真正發揮更大的價值,才會為後面的乘勢而起蓄勢。

比奶粉,查品牌,看評測,上奶粉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