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能嗝到吐,睡著也能嗝醒,他怎麼了?

病因在肚子還是腦子?

撰文 | 迷走小蜜蜂

克里斯托弗·桑迪上過BBC、巴西電視臺等訪談節目,被英國、日本醫學界視為“不解之謎”。

2006年9月的某一天,他開始打嗝,連續兩週、每幾秒嗝一下。然後,嗝突然停止。

次年2月,嗝回來,而且不走了。“我會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打嗝。吃飯時,我能嗝到吐。睡著也能嗝醒。一般幾秒嗝一次。偶爾也會停下一小時左右,接著繼續打嗝。”

桑迪原是一個充滿抱負的音樂家。他與朋友組成朋克樂隊,負責吉他和作曲。但漸漸地,他的生活只剩下打嗝。

打嗝能嗝到吐,睡著也能嗝醒,他怎麼了?

圖片說明:克里斯托弗·桑迪攝於2007年。資料圖。/PSU

人為什麼會打嗝?

“人人都會打嗝。” 美國“今日醫學新聞”援引內科醫生西奧班·德肖爾發言稱,這取決於兩個關鍵部位:橫膈膜和聲帶。

橫膈膜是一塊薄而平的肌肉,位於肺的下方。當橫膈膜收縮,過多空氣被擠壓出來,遇到緊閉聲帶時,就會觸發打嗝。

打嗝的主要機制是刺激膈神經、導致橫膈膜收縮。誘因有很多種。

常見的刺激因素包括胃脹和橫膈膜上推,多見於進食過多、過快,攝入辛辣食物、碳酸飲料,或胃灼熱。

膈神經從橫膈膜向上進入胸腔,再進入心臟。故而打嗝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罕見症狀。

膈神經會經過頸部。增大的淋巴結或甲狀腺也可能誘發打嗝。

膈神經連線到脊髓、大腦。卒中、腦腫瘤或腦膜炎等,可能導致打嗝。

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刺激膈神經,如酒精、藥物、糖尿病、腎病或電解質異常。

胃食管反流病?裂孔疝?心理疾病?

大部分打嗝是短期、無害的。但像桑迪這樣長期、不間斷打嗝,嚴重影響正常生活,需要查明原因。

桑迪回憶,自己從小就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俗稱“胃灼熱”。醫生一度懷疑他的嗝源於此,因此幫助其規範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使用抑酸藥物後,打嗝情況未改變。

然後,醫生做了進一步檢查,包括頭部、胸部和腹部CT。結果顯示他患有裂孔疝,胃酸更易反流。但考慮到胃食管反流病,醫生認為由裂孔疝引起的胃酸反流,並不是打嗝的真正原因。

苦無線索,醫生開始懷疑,桑迪的打嗝並非生理疾病,而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醫生觀察到,桑迪比較敏感、易緊張,於是安排其接受心理測試。雖然結果正常,醫生仍給他做了氧療、催眠治療。沒用。

修復裂孔疝,治癒胃病,打嗝還在繼續

嗝到不能進食,桑迪短時間就瘦了近14公斤,出現營養不良。

與此同時,食管反流病和裂孔疝的治療在持續進行中。

醫生安排其接受腹腔鏡胃底摺疊術,先修復疝氣,再將胃頂部向上拉,包裹在食管下部。這能加強“密封性”,防止胃酸反流。術後的凌晨4點,桑迪醒了,緊接著他開始打嗝。“感覺非常痛苦,就好像有人在捅我肚子。”

為治療胃食管反流病,醫生要求其測胃酸pH值:將一根帶有酸鹼值檢測儀的細管,透過鼻腔伸入食道。

尷尬的是,桑迪嗝著嗝著,從嘴裡吐出細管。一時間他不知如何是好,就把管子塞回鼻子。

隨著時間推移,桑迪的胃病痊癒了,可以緩慢進食,生活質量得到一定改善。可打嗝還在繼續。

“我只能不停喝水、對抗打嗝。”桑迪說。

打嗝能嗝到吐,睡著也能嗝醒,他怎麼了?

圖片說明:桑迪攝於手術前。/Masons News Service

受邀去日本錄節目,找到病因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桑迪。各國媒體爭相報道這個“不停嗝的可憐人”。他的電話響個不停,區號顯示有英國、法國、巴西,以及日本。

2009年,一位日本學者聯絡到桑迪,稱願意用“祖傳方法”,幫他治打嗝。該名學者飛到英國,給桑斯做了針灸、拔罐。“我躺在地上,他站在我身上,踩來踩去。他還把一根15釐米長的針,扎進我的胸腔。”桑迪回憶,自己白白吃了很多苦。

隨即,日本電視臺一檔綜藝節目《The!世界驚人新聞》找到桑迪,邀請其參與錄製,“我們出機票,請您來日本做檢查,確診病因。”

到日本後,對於節目組安排的檢查專案,桑迪大多表示接受。但他獨獨不想做腦部磁共振。“我有幽閉恐懼症。而且我做過那檢查,沒發現問題,真的不想再做一次。”

幸好節目組堅持了。完成檢查後,醫生在桑迪的枕後部發現一處疑似腫瘤的病變。進一步神經外科檢查顯示,腦幹處有一個直徑約1。2釐米的腫瘤。

“那為什麼此前檢查沒發現?”針對桑迪這一疑惑,內科醫生西奧班·德肖爾解釋,這和檢查裝置有關。最初,桑迪做的是頭部CT,該檢查只能辨別有密度差的組織,對大腦等軟組織的分辨力不高。而磁共振能較清楚地顯示顱腦和脊髓的各種實質性病變,如腫瘤、炎症、創傷、退行性病變以及血管等。

腫瘤惡化,危在旦夕

桑迪帶著檢查結果返回英國。他找到神經外科醫生,討論腦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案。

他算了一下,自己打嗝已超2000萬次,症狀日益嚴重。他甚至會毫無預兆地突然昏倒。

神經外科醫生稱,桑迪的腫瘤位於延髓,是腦幹的一部分。延髓負責控制呼吸、心率和血壓。隨著腫瘤變大,它對周圍神經的壓力越來越大,進而開始威脅桑迪的生命。

2009年9月,桑迪接受手術,腫瘤被儘可能地切除。術中病理結果顯示,這是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一種良性、非癌性腫瘤,生長緩慢,一般不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傳播。這也解釋了為何桑迪能與瘤共生3年而未被確診。

“術後,我睜開眼睛,一位護士拿著一塊海綿,在我嘴唇上輕拍了一下。我很擔心這個動作會再次引起我打嗝或嘔吐。然而並沒有。我和護士都大笑起來!”桑迪說。

打嗝能嗝到吐,睡著也能嗝醒,他怎麼了?

圖片說明:桑迪和媽媽合影。資料圖。/Facmedicine

病例覆盤:早行磁共振檢查非常重要

經過一年多的恢復期,桑迪開始重新彈鋼琴和吉他。他有意識地利用演奏音樂,來提高自己的手指精細運動技能。他甚至挑戰自己,每天創作一首新歌,“雖然我覺得這些歌糟透了。但能彈唱、創作的感覺,超越一切!”

截至目前,桑迪的手指仍有一些麻木,但腫瘤沒有復發。頑固性打嗝再未出現。

美國“今日醫學新聞”提醒,桑迪的情況非常特殊,幾乎難以找到與之類似的病例。但這給予臨床醫生很多啟發,“如果桑迪一開始就做了頭部磁共振,也許就不會持續打嗝3年了”。

資料來源:

[1]The Man Who Always Had Hiccups。 PSU。EDU

[2]This Man Had the Hiccups 。。。 for 3 Years。 Medpage Today

[3]The Man Who Can’t Stop Hiccupping。 facmedicine。com

[4]Brain surgery cured my THREE YEARS of hiccups。 Daily Mail

責編:田棟樑

製版:舒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