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反覆難愈?用這兩個穴位就可以了!

1

勞宮為手厥陰心包經滎穴。心包經起於胸中,最後進入掌中,出於中指端,並從勞宮分出支脈,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勞宮位於掌心,可治療掌部疾患。

口腔潰瘍反覆難愈?用這兩個穴位就可以了!

滎主身熱,善於瀉熱,《針灸甲乙經》言勞宮主“掌中熱”,對手掌的痛癢、起疹等有很好療效。

口腔潰瘍反覆難愈?用這兩個穴位就可以了!

照海為腎經穴,足少陰之脈入肺,循喉嚨夾舌本。

若肺腎陰虛,虛火上炎,可致咽喉疼痛、乾咳、咳血。照海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腎經脈氣歸聚於此而生髮陰蹺,通陰蹺、陽蹺脈,合於膈喉嚨,可滋肺腎之陰,清降虛火,故可治療上述諸症。

《攔江賦》言其治療“噤口喉風”。《標幽賦》雲照海主治“喉中閉塞”。因其益陰清火,滋水涵木,還可用於治療癭瘤、癭病等疾患。

勞宮、照海配伍應用,可治療口腔潰瘍。

口舌為心之苗,故勞宮可瀉心清火,止口舌疼痛,《針灸大成》雲:勞宮主“大小人口中腥臭、口瘡”,有補腎滋陰之效,取照海益陰填精,引火下行而口瘡可消。

心包經五行屬火,腎經五行屬水,水克火,兩穴相配既滋腎水,又清心火,這組穴有補有清,剛柔相濟,相輔相成,充分發揮了協同作用。

口腔潰瘍反覆難愈?用這兩個穴位就可以了!

2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中醫又稱為口疳。其特徵是口腔黏膜上出現黃白色如豆大的潰瘍點,數目不等,有劇烈燒灼痛,具有周期性復發的規律。

口腔潰瘍是主要表現在口舌瘡瘍或潰爛的一種病症,常反覆發作,久久不愈。外感風熱之邪或過食肥甘厚味,心脾積熱或思慮過極,心脾兩虛或腎精虧損,虛熱內生,虛火上炎,均可致本病發生。

偏熱者,伴有發熱口渴、便結溲赤,舌紅苔黃,脈滑數偏虛者,伴有五心煩熱,失眠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一般來針灸科求治的患者大多為已經治療過一段時間,但效果不太明顯者。很多人治療本病大多采用清熱瀉火之法,殊不知本病看似症狀單一,但如若不抓住根本也很難奏效。

本病不僅僅是區域性病變,與臟腑也有密切聯絡,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在治療時應注意調整全身,區域性與全身並重。

《內經》病機十九條明確指出“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明代《景嶽全書·口瘡》曰:“口瘡……雖久用清涼,終不見效,此當察其所由,或補心脾,或滋腎水”;

《壽世保元·口舌》言:“口瘡者,下焦陰火也”,這些著作中對於口瘡的虛實證治進行了詳明的闡述。

選用心包經勞宮穴、腎經照海穴治療本病針對了病因病機,故可奏速效,還可配湧泉等一起應用。患者應注意口腔衛生並少食辛辣等刺激食品,戒菸戒酒,保持充足睡眠。

3

病例一、張某,男,59歲。

雙手掌起疹16年,加重2個月。

16年來,手掌經常起小溼皰疹,奇癢難忍,時有潰爛流水,時好時發,近2月來加重。納食可,二便正常。

望診:

雙手掌潮紅,掌面起滿小皰疹,流黃水。舌淡紅,苔薄白。切診:脈沉。

診斷:

溼疹。辨證:溼毒浸淫肌膚。治則:化毒解肌。

取穴:

勞宮。刺法:以1寸毫針,刺入5分深,行瀉法。

經16次治療,溼疹消退,不癢,不流水,雙手掌面板基本正常。3年後追訪,一直未再發作。

病例二、馬某,女,13歲。

主訴:

扁桃體肥大已4、5年。

病史:

患者4、5年來扁桃體肥大,常常感冒,咽喉腫痛,發熱,每次均需注射青黴素方能奏效。近3日來自覺咽喉略有疼痛,口乾不欲飲。

望診:

舌紅苔薄黃。切診:脈細。查體:咽兩側扁桃體肥大,略紅。

辨證:

體內蘊熱日久,耗傷陰液,壅滯經絡。治則:瀉熱護陰,通經利咽。

取穴:

照海、阿是穴(腫大之乳蛾)。刺法:以毫針刺照海穴,以火針點刺腫大之乳蛾,有惡血流出時,將其咯出,後以淨水漱口。

患者每週治療兩次,共治療3次,腫大之乳蛾消失,咽痛緩解。

病例三、藏某,女,32歲。

頸部腫大半年餘。

半年餘來,患者出現頸前甲狀腺結節腫大,伴有心悸、煩躁、手指抖動,周身乏力。納食可,二便調。望診面黃,舌體胖,有齒痕,舌質淡,苔薄白,切診:脈細。

辨證:

肝鬱不舒,氣失條達,氣血瘀滯。治則:疏肝理氣,條達氣機,活血化瘀。

取穴:

照海。刺法:以毫針點刺,不留針。

共治療10次,不適症狀消失。

病例四、王某,女,45歲。

主訴: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7年。

病史:

7年前,因為發熱而出現口腔潰爛,經治療後症狀好轉,但反覆發作,且日漸加重,近來整個口腔呈黃白色潰瘍面,因疼痛不能說話,不能進食,身體日漸消瘦,二便正常。

望診:

面黃無華,舌質紅,苔薄白。切診:脈沉細無力。

辨證:

素體虛弱、虛火上炎,耗損陰液。治則:養陰清熱,瀉火祛腐。

取穴:

勞宮、照海。刺法:以毫針刺入穴位,刺入5分深,先補後瀉,先針照海穴行九六之補法,後針勞宮穴行九六之瀉法。留針30分鐘。

針後4小時,病人疼痛大減,可進食水,次日,已能說話。2診後,潰瘍面縮小,疼痛輕微。6診後,潰瘍面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