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丟棄的玉米鬚有藥用功效?

玉米鬚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均產。但玉米不是我國本土作物,明之前傳統中藥裡面沒有玉米鬚這味藥物,其最早藥用記載見於1476年的《滇南木草》《中國藥典》於1977年收載。198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材標準》將其收錄其中。

玉米鬚的功效

古人對玉米鬚的藥用價值早有認識,中醫認為,玉米鬚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膽、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利溼退黃、利尿通淋等功效,其功效集中體現在“通利”上。最早記載玉米鬚作為藥用的《滇南本草》謂其“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倦”。近代《嶺南採藥錄》中則強調其降血糖作用:“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頓服。”目前對玉米鬚的功用認識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隨意丟棄的玉米鬚有藥用功效?

1、利尿消腫

玉米鬚甘淡通利,性質平和,歸於膀胱經,具有顯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作用,小便不利、水腫等程度輕的單用煎湯即有效。常用於多種腎病的治療,包括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徵等。玉米鬚的特點在於既能對症治療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腫,又能透過利尿清除體內堆積的毒素、改善腎功能。

2、利尿通淋

玉米鬚性善通利,既能利水消腫又能利尿通淋,治療尿頻尿急尿痛的“淋證”。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等。既可以單用煎湯茶飲,又可配伍金錢草、滑石、車前草等藥用,其特點在於既能治療又能預防。

3、利溼退黃

中醫認為,黃疸多因溼邪阻遏膽道,導致膽汁外溢而引發,治療的關鍵在於祛除溼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利小便,有“治黃疸勿忘利小便”之說。因此,民間常用玉米鬚煎湯通利小便,使溼邪有去路,利於黃疸的消退。

除了上述功效外,玉米鬚的現代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玉米鬚其中含有的多糖類和皂苷類成分,能促進機體合成肝糖原,抑制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調節胰島細胞的分泌,從而達到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並對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另外其還用於高脂血症、肥胖的治療,中醫素有“胖人多痰溼”的理論,認為肥胖、高脂血症的發生最為主要原因的就是因為過食、多食肥甘厚膩。因此,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清除痰溼是治療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途徑。玉米鬚雖然沒有顯著的燥溼化痰功效,但其顯著的利尿除溼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減肥。

隨意丟棄的玉米鬚有藥用功效?

【宣告】: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內容而導致的損失、風險及糾紛,龍南中醫院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