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知識100期:第61期(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這些誘因不會直接導致子宮炎症與感染,但會使子宮感染機率大增。病原菌多透過這些誘因引發子宮感染。最大限度地控制這些誘因,從而最大限度地預防子宮感染的發生。

(1)內分泌因素

見於發情後期配種。排卵出現在靜立反應後30h,排卵後,血中孕酮濃度迅速升高,雌激素濃度迅速下降,子宮黏膜在高濃度雌激素下的“防衛”機制已消退,此時配種引發子宮內膜炎的機率會升高。

(2)特異性流產

主要有PRV、PRRSV、PPV。這些病毒引發流產並非像乙型腦炎(JEV) 一樣是由於子宮內膜(母體胎盤)炎症,而是胎兒胎盤與臍血管的無菌性炎症或自溶吸收的結果。但是,流產後常可發生死胎與胎衣滯留(特別是有部分弱仔產出時),極易誘發子宮細菌感染。

(3)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降低機體的抗感染能力。玉米赤黴烯酮(F-2)毒素廣泛存在穀物飼料中,F-2引發子宮、宮頸與陰道的肌層水腫,引發其黏膜上皮角質化,使子宮、宮頸與陰道的保護性分泌作用減弱,極易感染病菌。F-2還致使卵泡發育不全,形成許多小卵泡但不能形成黃體,故不能排卵,從而不能形成真正的發情,喪失了發情時對子宮、宮頸的生理清潔機制。這對發情前的小母豬影響最明顯,也是後備母豬表現未配種就發生子宮感染的直接誘因。

(4)滯產

產程超過3h的分娩謂之滯產(不可將滯產與難產混同)。滯產使宮頸開放時間延長,宮頸口與產道的細菌入侵的量和機率上升,易誘發子宮感染。滯產時,子宮收縮功能減弱,機械清洗能力下降,也易促使子宮感染。

(5)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腎盂腎炎。各豬場發病率相去甚遠,有統計表明一般佔死亡母豬3%~15%,但後易造成宮頸與子宮的毗鄰感染。集約化養豬的限位欄,特別是漏縫部分不合理的限位欄或者只限位但無漏縫的簡易限位欄是造成母豬尿路感染高發病率的主要原因。

(6)熱應激

熱應激多由環境高溫所致。高溫有助產房環境中病原菌的繁殖,也有助分娩後惡露在排除過程中的腐敗發酵,為病原菌提供更適宜的生存環境。特別是慢性熱應激,使母豬免疫力下降,因此在熱應激環境中分娩的母豬發生產後子宮感染的機率大大升高。

(7)衛生

母豬舍地面衛生,坑窪積水,尿液、糞便堆積,設計缺陷或清理不及時;配種和分娩時外陰的不潔,增加感染的風險。

養豬知識100期:第61期(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8)延遲分娩

母豬(特別三元母豬)在臨產前膘情過肥,背膘過厚(超過20mm);臨產前3天減料,分娩無力,分娩延遲,導致母豬羊水減少,產力不足(一胎母豬多)。

(9)分娩木乃伊

分娩母豬中有出現產木乃伊胎,木乃伊胎與陳舊死胎會使子宮內羊水呈油性,粘性強、濃稠,難以排出而出現異物滯留,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炎。

養豬知識100期:第61期(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養豬知識100期:第61期(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養豬知識100期:第61期(母豬子宮炎的誘因)

植物解毒素、酵母脫黴劑 魚腥草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