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動眼神經麻痺是造成眼肌麻痺及複視的常見病因,具體原因包括顱內動脈瘤壓迫、外傷、缺血、炎症及腦幹病變等。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可危及生命,故儘早明確病因並及時處理對臨床意義重大。

動眼神經為支配眼外肌,管理眼球運動的主要運動神經,包括運動纖維和副交感纖維2種成分。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動眼神經支配同側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提上瞼肌及瞳孔括約肌,故其損傷後會出現眼球上轉、下轉、內收障礙,上瞼下垂,患側瞳孔擴大, 光反射及調節反射消失。引起動眼神經麻痺原因複雜,常見原因為頭部外傷、腫瘤(包括動脈瘤)、血管功能障礙、炎症、海綿竇病變、腦幹病變、放射性病變等。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動眼神經麻痺的分類

動眼神經麻痺按發病程度可分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

患有完全性動眼神經麻痺後,患眼只剩餘2條有功能的肌肉,即外直肌及上斜肌,患者表現為上瞼下垂,眼球外轉不受限或過強、其餘方向均受限,瞳孔散大,直接及間接對光反應消失。

不完全性動眼神經麻痺患者可支配的眼外肌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除瞳孔括約肌及睫狀肌功能正常外,其餘表現同完全性動眼神經麻痺,常伴有複視。

大腦後動脈動脈瘤與動眼神經

動眼神經核在中腦的位置大家都不陌生,位於中腦上丘水平、導水管周圍灰質的腹側,紅核背側,內側縱束背外側,滑車神經核之上。動眼神經核團應該說是一個核群,包括副交感纖維的E-W核(Edinger-Westphal核)與支配各個眼外肌的核群。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在現有核磁上是不可能把這些亞核團分出來的,但因為這些核群存在,所以中腦受損是可表現為不完全動眼神經麻痺,也就是動眼神經支配的眼外肌不同程度受累。而且累及內側縱束還會引起前核間性眼肌麻痺。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動眼神經纖維向前經過中腦被蓋、紅核、黑質,由腳尖窩側壁錐體束纖維之間出腦幹,在顱內稍稍斜向下走行。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在顱內走行這段,有個重要特點——夾在了大腦後動脈與小腦上動脈之間。根據這個解剖,核磁上觀察動眼神經時除了軸位,別忘了再從冠狀位看一看,可以看到,夾在兩個動脈之間的動眼神經。冠狀位上,大腦後動脈像蟲子的觸角,兩個動眼神經像是蟲子的一雙眼睛。

因為這種解剖結構,大腦後動脈動脈瘤比較容易壓迫動眼神經,引起單純動眼神經麻痺。所謂單純動眼神經麻痺不是說沒有別的症狀(常會有頭痛或眶周痛),而是沒有別的神經系統體徵,比如其他顱神經受累或腦幹受累證據。

後交通動脈動脈瘤與動眼神經

過了大腦後動脈和小腦上動脈之間後,動眼神經向前走向後床突兩側,準備進入海綿竇。恰巧,後交通動脈在頸內動脈末端分出後,沿動眼神經上方向後走行。因此,動眼神經在入海綿竇之前,還容易被後交通動脈動脈瘤壓一壓。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大動脈瘤、瘤頂指向後方、下方更易致動眼神經麻痺。由於動脈瘤體對動眼神經的直接壓迫或出血對動眼神經的刺激及導致其粘連,顱內動脈瘤所致的動眼神經麻痺患者多有瞳孔散大、固定。

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與動眼神經

動眼神經到了後床突兩側後,再往前一步就是海綿竇了。動眼神經進入海綿竇的入口就是後床突兩側。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大腦前動脈起始端動脈瘤與動眼神經

大腦前動脈近端(A1)很少發生動脈瘤(約佔顱內動脈瘤的 1%),該部位的動脈瘤在破裂時,體積較小,常伴有血管異常,以泡樣和梭形動脈瘤常見,與鄰近的穿支動脈關係密切。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A1 段動脈瘤的分類。A 為上面觀,(A):動脈瘤指向前和前下,(B):動脈瘤指向後、上及後上,(C):動脈瘤指向下和後下;B,側面觀

海綿竇病變與動眼神經

海綿竇前方止於眶上裂,向後至鞍背,可分為蝶鞍旁和蝶竇旁2個部分,這2部分並不連續。海綿竇的外側壁由2層硬膜組成,2層硬膜間從上向下依次排列著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第1支(眼神經)和三叉神經第2支(上頜神經)。展神經位於內側頸內動脈旁,頸交感神經纖維纏繞於頸內動脈,因此海綿竇該部位的損害可導致展神經麻痺與Horner徵。海綿竇前部近眶上裂部位,動眼神經分為上、下2支:上支支配提上瞼肌和上直肌;下支支配下直肌、下斜肌、內直肌和瞳孔括約肌。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海綿竇病變患者常主訴雙眼複視、瞳孔異常、面部麻木或頭痛。疼痛可放射至眶周或前額部,主要為三叉神經第1支分佈區。由於海綿竇、眶尖及眶上裂結構在解剖學上是連續且相通的,因此該部位的病變常有著共同的來源。眶上裂綜合徵患者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眶尖及全海綿竇症狀。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海綿竇病變也是引起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原因之一。其中以海綿竇部位的非特異性炎症(也稱痛性眼肌麻痺,即Tolosa-Hunt綜合徵)為多見。患者不僅可表現為單純動眼神經麻痺,也可伴有滑車神經、展神經及三叉神經的損傷。此類患者往往對激素敏感。

頭部外傷與動眼神經

頭部外傷是動眼神經麻痺最常見的原因,機械性的損傷因素如組織相對移位導致動眼神經受擠壓、牽拉或撞擊,損傷多發生於天幕裂孔內、海綿竇內、眶上裂出顱處或眶內段。

動眼神經上支麻痺時,表現為患眼上瞼下垂和下斜視,眼球向外上轉受限。

動眼神經下支麻痺時,表現為患眼向外上方偏斜,提上瞼肌功能正常,向內及向下轉障礙,多伴眼內肌受損。

外傷後會合併其他顱神經的損傷,其中以視神經損傷更為多見,患者多伴有視力的喪失。

參考文獻

[1]張陽, 李俊紅。 動眼神經麻痺的定位診斷及治療進展[J]。 中華眼科醫學雜誌:電子版, 2017, 7(3):140-144。

[2]宋曉磊。 大腦前動脈A1段起始部動脈瘤的臨床分型及治療策略[D]。河北醫科大學,2020。

[3]朱麗平,王佳偉。周圍性動眼神經麻痺臨床特點與病因分析[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2020,20(08):746-751。

[4]崔元玥,趙世紅。顱內動脈瘤相關動眼神經麻痺的影響因素[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2020,19(04):293-296。

[5]鄭匡,鐘鳴,譚顯西,李則群,熊葉,嚴志遠。後交通動脈瘤相關性動眼神經麻痺的預後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誌,2018,41(03):193-197。

[6]郭平平,吳娜,程潔,萬亮,王曉蓉,劉振國。顱內動脈瘤與動眼神經麻痺的相關性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誌,2017,25(12):772-775。

[7]張陽,李俊紅。動眼神經麻痺的定位診斷及治療進展[J]。中華眼科醫學雜誌(電子版),2017,7(03):140-144。

[8]崔元玥,趙世紅。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及相應臨床特徵[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7,38(01):91-96。

[9]田國紅,萬海林,沙炎。動眼神經麻痺的診斷及處理原則[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2016,16(06):450-453。

[10]張亮。 動眼神經腦池段的解剖與MRI重建觀測及臨床應用[D]。新鄉醫學院,2016。

[11]張瑩,荊林凱,張倩倩,劉健,張義森,王坤,穆士卿,楊新健。伴動眼神經麻痺的未破裂後交通動脈動脈瘤的形態和血流動力學特點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誌,2016,32(06):604-607。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堅持科普,希望醫生和患者少走彎路,疾病得到儘早診治!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免責宣告:本站所有影片或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或參考文獻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我,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謝謝合作!本公眾號所載文章、內容、資料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參考,與本人所在工作部門的立場無關!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

喜歡就點個“

在看

”吧

謝謝!

上眼皮下垂,本文讓你輕鬆掌握動眼神經麻痺的常見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