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中藥,涼血利溼

中醫的一些方子,創制醫家最初可能只是用來治某一種病症,但由於異病能同源,只要病機相同,靈活運用,便可以擴大它的知名度,碾壓更多病症。

六味中藥,涼血利溼

比如出自《外科大成》的

枇杷清肺飲

,原本是用於治肺風粉刺(痤瘡)。《彤園婦人科》對方子的解讀是:“鼻起碎疙瘩,形如黃米屑,色紅腫痛,破出粉汁,日久成白屑,或成黃米粒,皆由肺經血熱而成。內服枇杷清肺飲。”

這句話除了將這個肺風粉刺的表現症狀仔細列出,還有一個關鍵資訊,就是肺經血熱這個病機。

血熱,年少氣充,故面生皰瘡粉刺。

由於血熱生風,所以本症多因肺經風熱日久入血分,或由於陽熱偏盛,或肥甘辛辣導致肺胃之火上蒸、肺氣鬱閉深入營血。

因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鬱還可導致大便乾結,蘊久化熱。

腸中積熱,反過來上蒸於肺。肺起於中焦而上行過胸,主皮毛,體表絡脈充盈,氣血鬱滯在這裡,循皮毛外發,因而成痘成瘡成溼疹。

以面有癤腫、色斑、口臭、脈滑數為辯證要點。

相關的痤瘡,脂溢性皮炎,口腔潰瘍等等,也是外延症狀。

治療應以清肺胃鬱熱、涼血利溼為主。

六味中藥,涼血利溼

枇杷清肺飲

正是這樣的方劑。

組成:

枇杷葉、桑白皮(鮮者更佳)各二錢(6g),黃連、黃柏各一錢(3g),人參、甘草各三分(0。9g)。

六味中藥,各各使出的是何絕招?

枇杷葉

,苦而微寒。既活躍於肺經,又活躍於胃經。清肺氣,降肺火,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又入胃經清胃熱,和胃利尿降胃氣,將上炎的胃火降下來。由此清瀉肺胃之熱,利尿、止渴,除痘除疹止癢,甚至除口臭。煎汁洗可治膿瘡、潰瘍、痔瘡,痘瘡潰爛等。

實邪鬱閉遏制,肺竅不得通暢,用

桑白皮

滲透並散熱,可利肺氣,故有瀉肺之有餘,非桑皮不可之說法。所以枇杷葉清肺利胃後,甘補清熱的桑白皮上陣,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可使熱隨小便而去,最終除掉肺中餘熱,治身體內外水氣浮腫及肌膚邪熱,浮風燥癢等。

黃連

以根莖入藥,根如連珠而色黃。苦味名氣在外,這個苦味深透入心及肝脾胃腸,加上性寒,清熱燥溼力相當強,能將一身上下多餘之溼火,往外轉成氣透發,或往下瀉降從二便出,是治發熱、長斑、癰瘡膿腫的常用藥。

六味中藥,涼血利溼

黃柏

與黃連一樣苦寒,清熱燥溼之效能解毒療瘡,除瘡瘍腫毒,溼疹瘙癢,但因以除下焦溼熱為佳,所以其歸經是腎、膀胱經。

腎為先天之本,膀胱主藏津液,所以黃柏既可燥溼下焦而令腎之功能正常,補腎水,又因膀胱之溼熱除而令津液執行正常,由此上行治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甚至肌膚溼氣,發熱發紅,瘡瘍痘疹腫毒等。

由於水火相濟,黃連能直降心火與黃柏所滋腎水相交。由此火得以制,神得以安,精得以藏,使機體陰陽平衡,有助病邪的排出。

人參

固五臟,大補元氣,既可用於培正氣,敗邪氣,又可防上藥苦寒傷正。少量之用,在於不改方之苦寒,能益氣清熱,像個發動機般將肺胃中的鬱熱從毛孔或是便便等地方出去。

六味中藥,涼血利溼

多味共用,枇杷葉、桑白皮宣肺利胃。黃連、黃柏清燥溼熱,人參益氣託毒外出。甘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和諸藥而治因肺胃鬱熱而起的痤瘡、癤腫、色斑、口臭、脂溢性皮炎、口腔潰瘍等等。

枇杷清肺飲製法服法:

水煎,飯後久一點服。

一個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