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肺癌腦轉移,可以加量服用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嗎?

在過去的15年間,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徹底改變了肺癌治療,低效的化療方案逐漸被精準治療藥物替代,晚期肺癌患者也因此活得更久,而且更好。但近日同濟大學附屬上海肺科醫院腫瘤內科周彩存教授和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科韓寶惠教授在接受採訪時都指出,隨著肺癌患者生存時間延長,也出現了一些化療時代不常見的問題,比如肺癌腦轉移。

不斷迭代更新的靶向治療藥物能應對嗎?能再次把“爬入大腦”的癌細胞“殺死”嗎?答案是可以的,比如第三代EGFR-TKI可以打擊到腦內的癌細胞。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以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為例,醫生有時候會根據情況增加藥物劑量以強化伏美替尼治療腦轉移的效果。但增加劑量會增加副反應嗎?

肺癌最常見的可治療靶點是大家今天已經熟知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而針對這個靶點的靶向藥物就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

甲磺酸伏美替尼(藥品名,艾弗沙)是中國原研的針對EGFR靶點的第三代EGFR-TKI類藥物。

編輯

最初研發的EGFR-TKI類藥物相比化療可以顯著提升EGFR敏感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有效率,延長無疾病進展生存,而且安全性也比化療好。雖然也有皮疹、腹瀉、甲溝炎、口腔粘膜炎等常見的不良反應,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但相比化療藥物的毒性,這些不良反應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小多了,而且基本可控。因此,肺癌靶向藥物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針對EGFR突變肺癌的靶向藥物對於中國肺癌患者治療意義更重大,因為我國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敏感突變陽性率可高達50%[1]。所以EGFR-TKI這類藥物對於中國肺癌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隨著靶向治療的應用,EGFR突變陽性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發生腦轉移的機率亦相應增加。而一旦出現腦轉移就很麻煩,不但疾病進展快,治療困難,而且患者常伴有頭痛、嘔吐、視神經水腫,突發昏迷等事件,生活質量差。無疑,這讓患者一下子從天堂墜入地獄。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三代EGFR-TKI類藥物為肺癌腦轉移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這類藥物不但可以應對經第一代藥物治療後出現的T790M突變導致的耐藥問題,而且可以“入腦”,這對於肺癌患者來說,無疑又是一個福音。

三代EGFR-TKI類藥物之所以能治療肺癌腦轉移是因為這類藥物更容易穿透人的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但是伏美替尼在針對部分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採取選擇性增加藥物劑量的策略以確保顱內的藥物濃度足夠高,就是說有足夠的“士兵”能進入大腦, 從而有效控制住癌細胞。

今年3月伏美替尼在國內獲批用於治療經一代EGFR-TKI治療時或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伏美替尼的常規劑量是每天80mg, 但2020年世界肺癌大會公佈的伏美替尼的IIa期臨床研究結果發現,每日服用160mg劑量的伏美替尼治療腦轉移患者顱內有效率84。6%,而80mg治療的有效率為60%,且相比於每日服用80mg並未明顯增加嚴重不良反應[2]。

治療肺癌腦轉移,可以加量服用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嗎?

編輯

我國著名的肺癌治療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曾指出,當前,評價晚期肺癌靶向治療藥物有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療效,比如無疾病進展生存的時長, 第二個是藥物的安全性,而第三個維度就是控制甚至預防肺癌腦轉移發生的效果。

在這裡,藥物的安全性是第二個維度,而有效控制腦轉移則作為第三個維度排在安全性之後。這兩個維度對三代EGFR-TKI類藥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伏美替尼劑量可以更有效控制肺癌腦轉移,但是否會增加不良反應呢?如果增加伏美替尼藥物劑量但又不增加不良反應,這就意味著患者可以耐受高劑量藥物,意味著患者可以堅持治療;而用藥不間斷,用藥時間越長,自然會帶來更優的治療效果。所以,伏美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以直接和其抗腫瘤療效掛鉤。

今年3月份,世界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刊登了伏美替尼的IIb期臨床研究結果, 48%研究入組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已伴隨有腦轉移[3]。研究結果顯示,伏美替尼治療相關腹瀉和皮疹發生率低,分別為5%和7%,且均為1~2級。各單項≥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均不高於1%。

在面對兇險的肺癌腦轉移時, 伏美替尼的高度安全性和良好耐受性成為其強效應對腦轉移的基礎和關鍵, 而這種特點也為醫生更好地運用手中“武器”以最大限度控制擴散的癌細胞帶來了巨大的益處。

而隨著三代EGFR-TKI應用於更早期(II-IIIA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這些藥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這是因為這些在手術以後獲得完全肺部腫瘤切除的患者,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對他們來說,透過藥物輔助治療預防復發很重要,但同時,由於治療週期較長,確保藥物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是他們能過上普通人生活的一個關鍵。

2020年8月,美國癌症研究院公佈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06~2016年間,美國的肺癌死亡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而且佔據肺癌85%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死亡率下降速度快,超過了新發病率[4]。研究人員認為針對肺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在這段時間的廣泛普及使用功不可沒。

毫無疑問, 隨著伏美替尼等抗腫瘤創新藥物在晚期肺癌治療中的廣泛應用, 中國的肺癌死亡率也會逐年下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肺癌腦轉移患者可以得到更高效的治療。而在這個過程中,藥物安全性和長期耐受性將是伏美替尼所代表的創新藥能否扮演重要角色的一個關鍵因素。

本文轉自肺癌康復圈(由“抗癌管家網站-康愛管家”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