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掌握心電圖解讀要點—— “律和率,軸和肌,房室傳導波段期”

作者:謝威洋 楊旭明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01

“律”——心律和節律

心房除極產生的P波是分析心律起源的主要依據。人體的正常心律,即竇性心律來自竇房結,心電圖上表現為P波在Ⅱ導聯直立、在aVR導聯倒置。節律是指心跳的規律性,表現在心電圖上則是指QRS波群的規律性,一般透過觀察Ⅱ導聯節律條圖來判斷節律是否勻齊。

臨床上,人們將起源於心房、房室交界區或心室的心律統稱為異位心律,根據其節律變化的特點,可分為不同的心律失常型別。例如: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逸搏、房性逸搏心律、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紊亂性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等。

02

“率”——心率

心率通常代指心室率,正常心率範圍是60~100次/min,>100次/min稱為心動過速,<60次/min稱為心動過緩。心率有多種測算方法,如果節律相對規則,可採用300除以相鄰RR間期的中格數來計算。當節律不齊時,可計數10s(50箇中格)內的QRS波群數乘以6即得出每分鐘心率。

臨床上,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精神緊張、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心肌炎、心力衰竭、藥物影響(如腎上腺素)及新生兒、兒童等。心動過緩可見於竇房結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老年人、運動員、藥物影響(如美託洛爾)等。

03

軸”——心

電軸

心電軸通常是指額面平均QRS波群電軸,國內多以目測法觀察Ⅰ、Ⅲ導聯QRS波群主波方向來判別有無電軸偏移,判斷要點如下:

① Ⅰ、Ⅲ導聯QRS波群主波同時向上,電軸不偏;

② Ⅰ導聯向上、Ⅲ導聯向下,電軸左偏(“口對口,向左走”);

③ Ⅰ導聯向下、Ⅲ導聯向上,電軸右偏(“尖對尖,向右偏”)。

臨床上,電軸左偏多見於左心室肥大、下壁心肌梗死、左前分支阻滯、心室預激及肥胖、妊娠等情形。電軸右偏多見於右心室肥大、高側壁心肌梗死、心室預激、左後分支阻滯、肺氣腫、急性肺栓塞等病理情況,也可見於正常兒童、右位心及瘦長體型者。

04

“肌”——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多以病理性Q波、ST-T改變為依據。一般情況下,心肌缺血主要表現為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壓低≥0。05mV;心肌梗死的典型心電圖改變包括病理性Q波、弓背型ST段抬高、高尖T波及冠狀T波。

推薦的閱圖順序如下:高側壁導聯(Ⅰ、aVL)→下壁導聯(Ⅱ、Ⅲ、aVF)→前間壁導聯(V1、V2)→前壁導聯(V3、V4)→側壁導聯(V5、V6)→右室導聯(V3R ~V5R)/後壁導聯(V7~V9)。

無論是心肌缺血還是心肌梗死,心電圖檢查都強調了多次描記、動態觀察及結合臨床資料的重要性。根據不同的心電圖表現,心肌梗死可分為四期。

① 超急性期:無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和/或T波高尖。

② 急性期: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由直立逐漸轉為倒置。

③ 亞急性期/近期:有病理性Q波,ST段降至等電位線,T波倒置由淺入深、再由深變淺。

④ 陳舊期:有病理性Q波、ST段呈等電位線、T波或直立或低平或淺倒。

05

“房室”——房室肥大

房室肥大是心電圖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就房室肥大的不同情況加以說明。

① 左心房肥大:Ⅱ導聯P波時限≥0。12s或呈雙峰切跡,或V1導聯有寬大負向的P波。

② 右心房肥大:Ⅱ導聯P波振幅≥0。25mV或>1/2×R波振幅,或V1導聯正向P波振幅≥0。15mV。

③ 右心室肥大:V1導聯R波振幅≥1。0mV或R/S>1或RV1+SV5≥1。2mV、電軸右偏。

④ 左心室肥大:V5/V6導聯R波振幅≥2。5mV或RV5+SV1≥4。0mV(男性)/3。5mV(女性)、ST-T改變+電軸左偏。

臨床上,心房肥大以心房腔增大為主,心室肥大以心室肌肥厚為主。心室肌肥厚多導致心肌復極異常,引起繼發性ST-T改變,一般不再診斷為心肌缺血。雖然心電圖診斷房室肥大的特異性很高(敏感性較差),但還需結合病史及心臟超聲等檢查結果才能確診。目前國際指南對心房肥大等相關術語進行了調整:心房肥大改稱為“心房異常”,房室傳導阻滯改稱為“房室阻滯”,振幅、電壓單位為mm,間期、時限單位為ms等。考慮國內的臨床實際,本文仍以傳統命名為準。

06

“傳導”——傳導阻滯

傳導阻滯可發生在心臟的任何部位,臨床上最常見於房室結和左右束支。傳導阻滯的判斷要點如下:

① 從Ⅱ導聯節律條圖上觀察有無房室阻滯;

② 在胸導聯上觀察V1、V5導聯形態,明確有無左、右束支阻滯;

③ 觀察肢體導聯形態,確定有無左前、左後分支阻滯。

一般地,將PR間期>0。20s(P波後無QRS波群脫落)稱為一度房室阻滯;P波後部分QRS波群脫落則稱為二度房室阻滯;P波後QRS波群完全脫落則稱為三度房室阻滯(P波與QRS波群完全無關,QRS波群由交界區或心室異位起搏點產生)。

臨床上,右束支阻滯遠較左束支阻滯多見。右束支阻滯時,V1導聯QRS波群多呈rSR′型或M型;左束支阻滯時,V1導聯呈rS或QS型,V5導聯多呈頂端粗鈍的單R型。臨床上診斷分支阻滯時,需先排除心室肥大、心肌梗死、心室預激等情況。

07

“波、段、期”

“波”是指P波、QRS波、T波和U波;“段”是指PR段和ST段;“期”是指PP間期、PR間期、RR間期和QT間期。閱圖時一般著重看以下幾項。

① 3個波:肢體導聯QRS波群有無低電壓,胸導聯R波遞增的情況,V3、V4導聯有無U波增高。

② 2個段:aVR導聯中PR段、ST段有無抬高或壓低。

③ 1個期:QT間期有無延長。

臨床上,肢體導聯QRS波群低電壓多見於心包積液、嚴重的心肌瀰漫性病變、大範圍心肌梗死、胸壁水腫等。R波遞增不良多見於前間壁/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左束支阻滯、導聯位置過高等。

V1導聯高R波可見於右心室肥大、後壁心肌梗死、心室預激、右束支阻滯、逆鐘向轉位、右位心、導聯位置錯誤等。U波增高多提示低鉀血癥。aVR導聯PR段、ST段改變可提示急性心包炎、左主幹病變或嚴重的3支血管病變。從QRS波群起點至T波結束所測得的這段時間可稱為QT間期,目測時以QT間期≥1/2×RR間期為QT間期延長。

08

臨床示例

以上分別介紹了心電圖各判讀要點的具體內容和臨床說明,其目的不是講解具體的心電圖知識,而是幫助初學者將所學知識有序地運用於臨床實踐。下面透過一個具體病例來說明心電圖解讀要點——“律和率,軸和肌,房室傳導波段期”的臨床運用。

患者男,64歲,主因“胸悶、胸痛2d,再發加重15h”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一年。入院後多次複查心電圖(圖1),V2~V4導聯形態呈動態演變,符合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診斷。心臟超聲:左心、右房增大,室間隔增厚,左室壁節段性運動異常,二尖瓣、三尖瓣中量反流,主動脈瓣少量反流,左心功能降低,中度肺動脈高壓,心律失常。擇期行冠脈造影示3支血管嚴重病變,並於前降支置入支架兩枚。

一句話掌握心電圖解讀要點—— “律和率,軸和肌,房室傳導波段期”

圖1閱圖順序(“律和率,軸和肌,房室傳導波段期”)

根據這句話———“律和率,軸和肌,房室傳導波段期”對圖1作如下解讀:

(1)律:

P波在Ⅱ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為竇性心律;節律不齊,有寬大畸形、形態及聯律間期不一致的提前出現的QRS波群,提示多源性室早的可能性較大。

(2)率:

心率略低於100次/min,約95次/min(300÷3。15≈95)。

(3)軸:

Ⅰ導聯主波向上、Ⅲ導聯主波向下,心電軸左偏(考慮左心室肥大所致)。

(4)肌:

下壁導聯無病理性Q波,ST-T大致正常。V2~V4導聯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正負雙向,考慮急性前壁心肌梗死。V5導聯T波淺倒,V6導聯ST段壓低、T波低平,Ⅰ導聯T波淺倒,aVL導聯T波倒置。

(5)房室:

Ⅱ、Ⅲ、aVF導聯P波略寬,V1導聯P波以負向為主,考慮左房肥大;Ⅱ導聯P波振幅接近R波振幅的一半,Ⅲ、aVF導聯P波振幅>1/2×R波振幅,考慮右房肥大。V5導聯電壓>25mm、T波淺倒,V6導聯ST段壓低、T波低平,電軸左偏,考慮左心室肥大。

(6) 傳導:

Ⅱ 導聯節律條圖中PR 間期約0。21s,無QRS波脫落,提示一度房室阻滯。胸導聯V1、V5形態不支援左、右束支阻滯;肢體導聯圖形不支援分支阻滯。

(7)波段期:

肢體導聯中無低電壓。胸導聯V1、V2遞增較差(考慮與左心室肥大及前壁心肌梗死有關)。V3、V4導聯未見U波。aVR導聯PR段、ST段大致正常。QT間期無明顯延長。

基於上述心電圖異常表現並按照傳導系統的順序,對該患者做出如下臨床診斷:

① 竇性心律(95次/min);

② 左、右心房肥大;

③ 一度房室阻滯;

④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⑤ 多源性室性早搏;

⑥ 左心室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