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吃不下,想睡睡不穩——那可能是得了百合病

中醫書友會第294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

導讀

:所謂百合病,實乃心神失常所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頭昏、乏力等腦功能失調的病候,儘管患者陳述無窮,而西醫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這種病人的陰虛內熱型,符合《金匱要略》的百合病,餘採用百合安逸散加減應用,療效提高,堪稱得心應手。(編輯/王超)

百合病方——百合安逸散(自擬方)

作者/李長茂

(一)定義

百合病系古漢時病名沿用至今。其症狀:常沉默不語,想吃吃不下,想睡睡不穩,想走走不動,飲食時厭時美,感覺時冷時熱,但不發熱。惟口苦,小便赤,脈微數,諸藥不效反嘔,而用清熱益氣的百合,合補血涼血的生地,療效卓著故名。

(二)方組

百合20g,生白芍20g,合歡皮20g,五味子15g,生地10~20g

(三)適應證(隨症選加)

(1)百合病,誤汗不解而致燥者:選加百合知母湯(百合、知母);

(2)百合病,誤下復傷裡者;選加滑石代赭湯(百合、滑石、代赭石);

(3)百合病,誤吐髒氣傷而病不去者;選加百合雞子黃湯(百合、雞子黃);

(4)百合病,大病之後,仍有陰虛內熱者,選加百合地黃湯(百合、生地黃);

(5)百合病,口渴不解者:選加栝樓牡蠣散(栝樓根、牡蠣);

(6)百合病變發熱者:選加百合滑石散(百合、滑石);外感熱者:加大劑量板藍根、銀花、連翹等;

(7)百合病,失眠、多夢、汗多等:選加龍骨、牡蠣、糯稻根等;

(8)百合病,心神恍惚、哭笑無常者:選加甘麥大棗湯(生甘草、大棗、浮小麥);

(9)百合病,患熱病後,虛煩不得眠者:選加酸棗仁湯(棗仁、知母、茯神、川芎、生甘草);

(10)百合病,咽中如炙臠,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者,名“梅核氣”:選加半夏厚朴湯(半夏、川樸,茯神、白朮、白芍、蘇梗);

(11)百合病,心煩心悸、腰痠、耳鳴、不寐者:選加石菖蒲、炒遠志、水飛硃砂等;

(12)百合病,頭重腳輕、昏饋如醉者:選加磁石、鉤藤、夏枯草、桑寄生、明天麻等。其他隨症加減,必須明確:百合病屬陰虛內熱性病,用藥既不宜溫燥,亦不宜苦寒;宜甘寒養陰以調之,不宜峻補峻下一時圖快。

(四)製法

百合安逸散,烘乾,研為粗末,每次15~30g,加水煎湯,早晚各服1次。單用百合安逸散,可以用開水沖泡飲用。

(五)主治

(1)百合病,精神恍惚,默默不語或欣然多言,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欲食時美時厭,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黃,脈微數,有溺時頭痛者,有溺時惡風者,有溺時頭眩者,表現多種多樣,十分複雜。

(2)頭昏、頭痛、頭脹、頭皮發麻,失眠多夢,心悸健忘,倦息無力及周身無定位疼痛,甚至肌肉瞤動等症候群;

(3)熱病後餘熱未清,渴、熱,口苦,小便黃、虛煩不寐等症。

(六)療效

百合安逸散,是筆者臨床實踐中,對《金匱要略》中百合病的領悟性擬方。所謂百合病,實乃心神失常所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健忘、頭昏、乏力等腦功能失調的病候,儘管患者陳述無窮,而西醫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這種病人的陰虛內熱型,符合《金匱要略》的百合病,餘採用百合安逸散加減應用,療效提高,堪稱得心應手。

但只是大量門診的概括性療效,尚乏系統觀察統計資料證明。

此方服後,普遍反映:易睡、輕鬆、頭腦清新、精神振奮,判若兩人。中醫疾病分類中的頭痛、耳鳴、失眠、心悸、恍惚、健忘等病症,凡屬陰虛內熱型的;按百合病治,多能獲得良效。

(七)方義

百合

:甘、微寒,有寧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動用。為治療心煩不安、寢而不寐等症的主藥,同時為治療肺結核痰中帶血的常用藥。

生白芍

:酸苦、微寒,具養血益陰、平肝緩痛之功用。常用治心神不安、憂鬱失眠、脘腹疼痛等症。

合歡皮

:甘平,具有解鬱安神、活血消腫的功用。常用於不寐、癰腫、骨折等症。合歡花:尤長於理氣解鬱,治療胸中煩悶。

五味子

:酸溫,具有寧神、收斂等功用,常用於失眠健忘、咳喘、滑脫之疾。近年發現,吞粉有降低谷丙轉氨酶的作用。

生地

:甘寒,功用滋陰涼血,治療陰虛內熱一身熱、舌紅、口乾、唇燥等症。

(九)醫案舉例

劉某,女,37歲,渝市教師,1990年秋就診。

患者頭昏、頭痛,心悸證忡,近事易忘,不能集中,如寒似熱,周身不適,肌肉瞤動,異常乏力等症。幾年來就診西醫,診斷“神經官能症”。就診中醫,皆認為心、脾、腎均虛,處方千差萬別,都不離補虛二字,有的補氣為主,有的補陽為主,少數補陰、養血,療效欠佳。

1990年秋延餘診治,追問疾病成因,知其父於60年代含冤而死,患者受株連,思想不通,忍氣吞聲,終致精神恍惚,不能自控,終日欲睡睡不著,欲行無力走,欲食胃不開,口乾只欲嗽,進而症狀紛紜,懷疑、畏懼、悲觀、厭世的想法,時有出現。但意識、行為尚可自控。

從現症主訴中,可有如下特點:口乾不欲飲,內熱而形寒,唇紅不幹燥,便幹黃赤,脈沉微細數,舌紅苔亦少。辨為陰虛內熱,給百合安逸散加味,以滋陰清熱,養血寧神。

處方:百合20g,生白芍20g,合歡皮20g,五味子15g,知母10g,生熟地各6g,石菖蒲10g,炒遠志6g,制首烏30g,竹柴胡6g,生草6g。

煎服3貼,諸證悉減,睡眠尤酣,但大便稀軟。在此基礎上,減去二地、生草加砂仁、陳皮各6g,連服10餘貼,諸症進一步減輕,頭腦清新,惟氣力尚感不足,擬南北沙參、黃芪、五味子三味,為粗末泡茶常飲一段。後知病情好轉,身體康復,近期療效良好。

[按]此例為典型的“百合病”,用百合安逸散加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蓋因六鬱皆能化火,熱傷陰液形成陰虛內熱,故用百合安逸散較為合拍,其機理詳見方義和藥理。

[按語]

1。百合病,是漢代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記載的病名,部分類似現代醫學“神經官能症”。按中醫辨證分型,百合病屬於神經官能症的陰虛內熱型。筆者在驗方篇介紹的桂枝甘麥龍牡湯證,是屬於陰陽失調型的。這兩種型別,是神經官能症,最常見的型別,臨證可以互參選用。

2。百合病,屬於心神、情志性疾病。它可以單獨出現,亦可伴發於慢性器質性病變。此病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這與中醫“心神”、“情志”的認識是吻合的;鑑於本病與精神因素有關,甚至與神經體質相關,致使本病遷延難愈,任何單純依賴藥物治癒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儘管中醫中藥善於調理,同樣不能忽視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及適當的氣功等鍛鍊,促使大腦功能恢復,有利於本病的康復。因此重視醫患配合,藥一體一神結合,中醫中藥才能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百合病才能痊癒、穩定。

3。中醫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和理法方藥的一致性,專方並不意味著一張方就可以通治一種病,如百合病,辨證屬陰虛內熱型,選用百合安逸散為基礎,並列加減法,體現了辨證施治的原則。絕不是不講辨證,千篇一律地照搬移用。如用於陽虛外寒病人,非但無益反而有害,陽虛更甚,病情必然加重,這說明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百合病,而且應該貫徹於各個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