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肝癌真的防不勝防?我們應當如何監測?

隨著諸多名人因為肝癌死亡,人們對於肝癌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肝癌在我國人口年齡標化率(ASR)發病率為17。7/10萬人,ASR死亡率為16。4/10萬人,也就是說每十萬人當中就有17。7個人發生肝癌,16。4個人因為肝癌死亡。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當注意肝癌的監測。尤其對於乙肝患者而言,更應該重視。因為HBV本身就是肝癌的危險因素,慢性HBV相關肝硬化患者肝癌年發生率為3%-6%,是我國肝細胞癌的首要病因,而85%~95%的肝細胞癌發生都有肝硬化背景。[1]

在《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當中,將HBV患者進行了危險性的分層[1]:

肝癌低危人群: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療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的HBV相關慢性肝炎;ALT、血小板正常非病毒性肝病。肝癌年發生率

肝癌中危人群:年齡<40歲,未抗病毒治療或抗病毒治療後低病毒血症的HBV相關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的HBV相關肝硬化;ALT正常非病毒性肝硬化或ALT異常慢性非病毒性肝炎。肝癌年發生率為1%~3%。

肝癌高危人群:未抗病毒治療或抗病毒治療後低病毒血症的HBV相關肝硬化;非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伴糖尿病或(和)一級親屬肝癌家族史;男性,年齡>40歲;女性,年齡>50歲;未抗病毒治療HBV相關慢性肝炎。肝癌年發生率為3%~6%。

肝癌極高危人群:腹部超聲檢查肝臟結節(1~2cm)或病理學為低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高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HBV相關肝硬化結節(<1cm);未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治療後低病毒血症的HBV相關肝硬化伴糖尿病或一級親屬有肝癌家族史等協同危險因素。肝癌年發生率>6%。

如何篩查與監測[1]?

腹部超聲波檢查

由於其操作簡便、靈活、無創和價格低,所以腹部超聲波檢查是肝癌篩查與監測最重要的工具,超聲波檢查可較靈敏地發現肝內佔位性病變,準確區分囊性或實性病變。對於直徑>2cm的肝臟腫瘤,根據病灶血供等特徵,超聲波檢查有助於鑑別其良惡性。但是,腹部超聲容易受到檢查者經驗、手法和細緻程度的影響,也受患者肥胖的影響。

多排螺旋CT、MRI

多排螺旋CT和MRI因為其靈敏度更高,是診斷肝癌及臨床分期最重要的工具。與腹部超聲相比,在極高肝細胞癌危險的肝硬化患者中,使用增強MRI檢測,可提高早早期肝細胞癌的檢出率。但由於其裝置價格高,難以在基層醫院應用。

AFP、DCP、AFP-L3

AFP(甲胎蛋白)在20世紀70年代時,在中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診斷中靈敏度高,但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早期肝癌診斷率不斷增加,AFP診斷肝細胞癌的價值也有所下降。AFP水平與腫瘤大小有關,部分良性肝病、肝母細胞瘤和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AFP也會升高。雖然部分國際指南已不將AFP作為肝細胞癌診斷的必備指標,但是AFP與超聲波聯合檢查,可提高肝細胞癌診斷的靈敏度。

DCP(維生素K缺乏症或拮抗劑Ⅱ誘導的蛋白質)在不同腫瘤大小、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病因中,診斷肝細胞癌的能力均優於AFP。 而AFP-L3是AFP的一種變異體,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主要成分為AFP-L1,肝癌患者AFP主要成分為AFP-L3。根據《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的推薦意見,當AFP聯合DCP以及AFP-L3檢測,可提高早期肝細胞癌的檢出率。

為了提高肝癌監測的成本效益,《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撰寫專家組成員擬定了“肝癌高危人群的分層篩查與監測路線”如下圖:

【科普】肝癌真的防不勝防?我們應當如何監測?

【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會肝膽胰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等。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J]。中華腫瘤雜誌, 2021, 43(01):60-77。

注意:本材料用於健康知識宣教,不能代替醫生診治;如您有診治需求,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

審批號:NP-CN-TDF-PSP-210008,有效期至: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