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膏治療臁瘡有奇效

作者 / 李曉茜 高廣誼 吉林陸軍預備役步兵第四十七師

臁瘡又名“裙邊瘡”、“褲口毒”、“老爛足”,多生於小腿下1/3、裸骨上3寸內臁或者外臁處(即小腿部脛骨下端的內外臁處)。我國以南方熱(溼)地區及北方寒冷地區多發此病,並以農村多見。

1病因及臨床表現

本病多以溼熱下迫、淤血凝滯經絡所致;或因下肢面板受到蟲咬、外傷破損感染、凍傷及溼疹等誘發而起;另外因擔負重物經久站立,妨礙區域性的氣血執行也是導致本病的重要因素。除受蟲咬、外傷感染及凍傷繼發外,一般初起時多先癢後痛,紅腫成片,日後破滲紫水,形成潰瘍。若日久不愈,四周面板烏黑而僵硬,瘡口下陷,肉色灰白或暗紅色,並流出汙水,臭穢不堪,難於收口。

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瘡口愈腐愈深,甚至外肉盡脫,露出脛骨。本病的突出特點是久不收口,纏綿難愈,反覆發作;或因破傷後復發,復發後腐爛蔓延很快。

2方藥組成

組成:

炒乳香、炒沒藥、生白芷、煅爐甘石粉各6g,血餘炭3g ,豬脂油120g,蜂蠟96g。先將(熟)豬脂油於鍋內加熱至溶,再加蜂蠟共熱至冒青煙,投入白芷炸枯撈去渣,後將乳香、沒藥、爐甘石篩入鍋內,邊篩邊攪拌,至呈糊狀時,加入血餘炭,繼續攪拌至濃膏狀時離火,將膏藥倒入清水中,趁軟切成梧桐子大,軟硬適中後撈出即可。

用法:

根據瘡面大小

注意:1)敷藥前,先用鹽水將瘡面膿水、腐肉沖洗乾淨,然後敷藥;2)敷藥1周內患處周圍有癢感時,切勿用手撓或揭疤止癢,以防復發;3)敷藥期間,每晚用溫水燙洗患處上下兩端,以促進血液執行,有利結疤。

3病例舉例

李某,男,12歲,農村學生。冬季因穿新鞋活動過多,致使右腳內裸前上方擦傷,繼而感染流膿,因未及時治療後成凍瘡。經用藥曾結疤數次,均因擦掉而復發,至來年春天仍流膿水不收口,瘡口周圍出現紅腫而硬。曾用多種治法無效,後改用“膝下膏”外敷,7d內結痂,兩週後脫痂痊癒。

膝下膏治療臁瘡有奇效

版權宣告:

本文內容摘自《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209頁。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與我們聯絡,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