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癌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是正常人無法想象的。近年來隨著癌症在全球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癌痛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2020年中國癌症統計年報資料顯示,中國癌症新發人數增加到457萬,佔世界的1/4。其中,

約有70%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狀並未得到有效控制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能接受規範化鎮痛治療的患者僅為30%-40%左右,治療現狀不容樂觀。

癌痛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創痛,更會造成精神折磨,嚴重地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

不少患者由於飽受疼痛折磨,導致失眠、食慾減退、疲勞和乏力,還可能出現恐懼、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最嚴重的甚至選擇了自殺。這一現狀不得不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和思考!

2018年,由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Cancer Society)主辦的頂刊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IF=224)刊登的一篇綜述強調:

癌痛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提高免疫力,

最終延長總的生存時間。因此癌痛治療至關重要,其主要目標是使癌症患者的疼痛最小化、機體功能最最佳化、使抗癌治療和康復治療能夠順利進行,

最終提高患者的總體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癌痛治療的第四階梯療法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WHO三階梯疼痛治療指南使用20年以來,完全的緩解癌痛仍較難實現;噁心、嘔吐、便秘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癌症患者有時難以耐受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藥物治療的失敗或者終止。因此,“多模式鎮痛”的理念在近年來受到廣泛推崇,透過將藥物、介入治療、神經調控、精神療法、理療等多種方法巧妙的聯合應用。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多模式鎮痛

神經阻滯 | 硬膜外鎮痛 | 靜脈/鞘內自控給藥 | 脊髓神經刺激等

基於此,在原來疼痛三階梯療法的基礎上,目前國際上已將疼痛治療修正為

四階梯療法:

1、非阿片類藥物(NSAIDs)

2、弱阿片類藥物

3、強阿片類藥物

4、介入治療、鞘內藥物輸注泵和神經調控等。

同時,每一階梯都可以聯合藥物同時治療,急性痛和輕度痛可選擇低階梯的療法,慢性痛和中重度疼痛可選擇高階梯的療法。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1. 區域阻滯麻醉技術

外周神經阻滯

是可以在床旁或者門診超聲引導下進行的安全有效的疼痛治療方法,可用於治療急性的術後疼痛、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無法耐受藥物不良反應的

慢性難治性癌痛患者

。目前最常用於癌痛及姑息治療的外周神經阻滯有:肋間神經阻滯、椎旁阻滯、胸壁神經阻滯、腹橫平面阻滯、臂叢阻滯、股神經阻滯和坐骨神經阻滯等。上述所有的外周神經阻滯都可以同時用化學藥物進行神經毀損、射頻消融獲得暫時的鎮痛效果。

2. 神經毀損阻滯術

(射頻神經切斷術、神經根切斷術)

用藥物、熱或低溫的方法破壞神經傳導通路。主要包括內臟神經阻滯、上腹下叢阻滯、三叉神經節破壞術、腰部交感神經阻滯、奇神經節破壞術等。此類毀損阻滯術對於

內臟神經疼痛

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3. 神經調控

1965年首次提出,目前神經調控裝置已經成功用於治療多種慢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綜合徵。在癌痛相關領域治療方面,目前主要侷限於治療癌症相關的胸壁痛、後背痛、帶狀皰疹後遺痛、盆腔神經損傷痛、放療引起的神經損傷痛以及其他

持續性神經病理性疼痛綜合徵

。鑑於在難治性神經痛領域的優異表現,我們期待神經調控將來能廣泛應用於癌痛治療,尤其是對於那些常規治療失敗的癌痛患者。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4. 植入式鞘內輸注系統

這是

國際疼痛界治療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的終極方法之一

,對許多其他鎮痛方法不能緩解的疼痛,該方法具有立竿見影的神奇療效。

所謂

鞘內藥物灌注療法

,是指將一枚“小月餅”(藥物泵)植入體內,藥物透過鞘內給藥泵,輸入脊髓蛛網膜下腔,直接作用於疼痛中樞,從而緩解疼痛。用藥量僅為

傳統口服給藥劑量的1/300

,達到

更好更快的鎮痛效果,又減少了對身體的副作用。

此外,醫師可根據患者個體病情的需要,體外調節藥物的劑量。更值得一提的是,患者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體外遙控器,只有半個手機大小,如果有爆發痛發作時,患者可以自己一鍵式爆發給藥,藥物在短短几分鐘內控制住爆發痛,相較於口服藥物進入體內,需要消化吸收,至少半個小時以上才能起效,這個小小的遙控器,能夠

更快更便捷地管理好疼痛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新療法帶來新希望

71歲的俞大叔在2020年查出肺癌低分化腺磷癌,1年後MRI提示發生腰椎輕度壓縮性骨折伴隨椎骨轉移,

全身疼痛劇烈,無法忍受,

每天口服近200mg嗎啡和芬太尼鎮痛貼劑才能勉強控制,除了忍受噁心、便秘等嗎啡的副作用外,俞大叔每時每刻還要擔心爆發痛的發生。

患者因疼痛每天承受巨大的痛苦,無法正常走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痛苦萬分。家屬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尋求到了我院麻醉科許平波副主任。許主任在綜合俞大叔的情況後,確定疼痛與彌散性的骨轉移相關,口服途徑副作用明顯,已無法從止痛藥加量中獲益。決定為俞大叔實施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全植入式鞘內藥物輸注系統(IDDS)。

俞大叔的脊柱因為轉移有部分已經被腫瘤侵犯佔位,發生狹窄,許主任在術前對手術穿刺路徑做了周密的方案准備,最終

僅用兩小時,患者成功植入鞘內泵,

由原來每天的多渠道給藥,轉化為每天鞘內泵0。6mg的背景劑量,無須吃藥及輔助鎮痛貼劑。患者自植入鞘內泵以來,已經能正常下床走路,睡一個好覺,甚至外出,不再被疼痛和副作用困擾。

自這項新技術開展以來,腫瘤醫院麻醉科許平波教授在張軍主任帶領下已獨立完成多例IDDS的植入,幫助

多名患者回歸舒適、愉快的社會生活,更為腫瘤後續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約70%癌症患者會有這症狀,及時規範治療是關鍵

哪些患者適合植入式鞘內輸注?

1、需要長期大量使用阿片類鎮痛藥物、不能耐受大劑量阿片類藥物毒副反應者;

2、經濟條件允許,預計預期生存期>3個月,且無相關的穿刺和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均可考慮;

3、經保守的藥物治療無效,不能夠使用其它疼痛微創治療方法。

哪些患者不適合植入式鞘內輸注?

1、現有感染;

2、病人BMI

3、脊柱存在異常,這可能使導管的植入和固定變得複雜

面對癌痛,患者不要“忍”

大家有個根深蒂固的老觀念:有痛忍一忍,介入治療是癌痛治療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只有到最後關頭才可以使用!癌痛作為腫瘤病程中的伴隨過程,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狀態,而是如流水一樣不斷髮展變化的病理狀態。

介入治療的發展延長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減少阿片類藥物帶來的過度鎮靜、呼吸和迴圈抑制等不良反應,從而為終末期患者提供一個能夠與家人良好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來度過人生中最後的時光。攻克癌症之路是坎坷的,征服癌痛之路亦是艱辛。最大程度減輕癌症患者疼痛就是為每一個生命帶去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