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升後降,針灸協調氣機的基本方

中醫書友會第296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

導讀

:本文是劉紹武先生三部六病中的針灸協調基礎方,以左下肢→左上肢→右上肢一右下肢的順序,取合谷、太沖、曲泉、陽陵泉、神門、百會穴針刺,起到調平衡的作用。(編輯/王超)

針灸協調處方——協調基礎方

作者/劉紹武,主編/馬文輝

協調基礎方:

合谷、太沖、曲泉、陽陵泉、神門、百會

“三部六病”協調基礎方具備寒、熱、補、瀉、升、降、收、散的特性。合谷、太沖為人體的四關穴,在穴藥同源中功同小柴胡湯。

合谷為手陽明經的原穴,《循經》雲:“合谷主狂邪癲厥”,故主氣,屬陽。

《經穴性賦·血門》謂太沖有“通經行瘀,尤有清血、涼血、固血之功”,故主血,屬陰;依據《難經·三十六難》雲“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故此二穴相合,一陰一陽,一氣一血,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

曲泉在五輸穴屬“水”性,水涵木,肝木的升發須用曲泉;

陽陵泉乃膽經的合穴,《難經·三十六難》雲“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合穴治療逆氣而洩相當於降,故選曲泉升肝氣之用,陽陵泉瀉膽火之用,此二穴相伍,肝升膽降,雙向調控使得氣機暢達。

神門穴屬於手少陰心經,《道藏》說:“玉房之中神門戶”,取本穴可開心氣之鬱;百會穴乃諸陽之會,《針灸資生經》雲:“凡思慮過多,心下怔仲,或自卑感慨,必灸百會”,百會、太沖相伍,一升一三部降,一上一下,相互貫通,且神門、太沖、百會為燕平教授的解鬱六方,透過實驗已充分證實了治療鬱證的有效性。全方與協調療法不謀而合。

2.四脈隨證施治

溢脈:協調基礎方加行間。

紊脈:協調基礎方加血海、膈俞、三陰交。

聚脈:協調基礎方加中脘、行間。

覆脈:協調基礎方加關元、脾俞、陰陵泉。

3.具體操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從全身整體講,肝主升,肺主降,從區域性來講,一髒之中亦有升降,從經絡來講,循行走向左右對稱更是如此。操作時遵循針灸“左升右降”之法,按左下肢→左上肢→右上肢一右下肢的順序,並配合呼吸補瀉和捻轉補瀉法,左側以補為主,右側以瀉為主,一陰一陽,一補一瀉,一升一降,使得機體協調。

【典型病案】

趙某某,女,43歲,2017年2月14日以“情緒波動5年餘”就診。患者自述反覆出現易怒易躁,心中總覺不踏實,常責備自己。心下痞滿,兩側脅肋部刺痛,胃納一般,便溏,小便調,眠差,舌暗紅,苔黃膩,溢脈。測評SCL-90量表總得分為211。

行溢脈型協調針法:

行間透刺太沖(雙)、曲泉(左)、合谷(雙)、神門(雙)、百會、陽陵泉(右),操作流程按上述方法進行,隔日針灸一次。5次後患者溢脈消失,心下痞滿症狀減輕,經10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後患者自述未出現暴躁易怒,睡眠情況有所改善,心下痞滿的症狀明顯緩解,再次測評SCL-90量表,總得分為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