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睡眠:心神情志 陰陽消長

科學看睡眠

睡眠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很長一段歷史中,人們對睡眠的機制認識並不清楚,賦予了睡眠與做夢很多神奇色彩。要解決睡眠問題,首先要對睡眠的生理機制有一個科學的認知。

中醫看睡眠:心神情志 陰陽消長

現代實驗研究將睡眠按深度分為四期:Ⅰ入睡期;Ⅱ淺睡期;Ⅲ中等深度睡眠期;Ⅳ深度睡眠期。

Ⅰ、Ⅱ期易被喚醒,Ⅲ、Ⅳ期處於熟睡狀態。睡眠又可分為兩種;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開始入睡是慢波睡眠,大約持續90分鐘左右,然後轉入快波睡眠持續15~30分鐘,睡眠過程是這兩種狀態交替進行的,二者交替一次,即稱一個睡眠週期。

中醫看睡眠:心神情志 陰陽消長

一夜大約有四、五個週期。慢快波睡眠期的正常比例是保證睡眠順利進行的條件。

晝夜交替  陰陽消長

中醫文化,道法自然,源遠流長,其關於睡眠的認識極為深刻。《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言:“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在《靈樞·口問》又進一步解釋說: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中醫看睡眠:心神情志 陰陽消長

由於天體日月的運轉,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晝夜交替出現。晝屬陽,夜屬陰。

與之相應,人體陰陽之氣也隨晝夜而消長變化,於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寤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種比較嚴格的節律。因此,人們的作息應當符合自然規律,不要熬夜,適當午睡。

寐本乎陰  神其主也

寤與寐是以形體動靜為主要特徵的,形體的動靜受心神的指使,寐與寤以心神為主宰。神靜則寐,神動則寤。心安志舒則易寐,情志過極則難寐。

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不寐》中指出:“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由於睡眠受心神的支配,人們常因主觀意志需要,使睡眠節律改變。總之,在形神統一觀的指導下,寤與寐就被看作是兩者相互轉化的心身過程。這樣的認知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不謀而合。

中醫看睡眠:心神情志 陰陽消長

沙馬王堆出土醫書《十問》中說:“夫臥非徒生民之事也,舉鳧、雁、肅霜(鷫鸘)、蛇檀(鱔)、魚鱉、耎(蠕)動之徒,胥(須)食而生者,胥臥而成也……。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主張“道者靜臥”。

可見,不僅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離不開睡眠。沒有適當睡眠,就無法維持生命其他活動。歷代道、儒、佛、醫諸家對睡眠皆有很多論述,睡眠對長壽的意義是任何其他方式難以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