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顱內腫瘤的CT定位診斷

腦內和腦外

幕上和幕下

腦室內和腦室外

腫瘤位於腦實質內者稱為腦內病變,反之則稱為腦外病變。

腫瘤位於腦內、外的判別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小腦幕在不同層面上的形態

(1)高於竇匯處呈V形

(2)高於竇匯與大腦廉相連處呈Y形

(3)竇匯層面呈M形

(4)竇匯以下層面呈八形

位於上述V、Y、M、八兩側的病灶為幕上病變,其內側的病灶為幕下病變

不同解剖部位腦室內與腦室外病變的鑑別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顱內腫瘤基本CT徵象

一、直接徵象

1。密度

2。部位

3。腫瘤數目、大小、形態和邊緣

4。造影劑增強

二、間接徵象

1。瘤旁水腫

2。佔位效應

3。骨變化

(一)鈣化

CT值多在100Hu以上。

少枝膠質瘤的鈣化多呈塊狀

顱咽管瘤的鈣化為“蛋殼”樣

脊索瘤的鈣化灶與破壞的骨碎片不易區分、表現為散在離心性鈣化

(二)新鮮出血

新鮮出血的CT值多在60一90HU之間,其邊緣不如鈣化灶那樣銳利,並隨著血腫的溶解吸收,其邊緣也逐漸模糊。

最常見的伴有出血的顱內腫瘤為多形膠質母細胞瘤,其次為轉移瘤和垂體瘤。有時出血可進入液化壞死腔內,CT影象上可見氣—液平面。

(三)富血管組織

富血管的腫瘤在CT平掃影象上多為稍高於腦實質密度影.靜脈注入造影劑後多明顯增強。常見的富血管性腫瘤包括腦膜瘤、海綿狀血管瘤和髓母細胞瘤等。

(四)膽固醇物質

膽同醇物質在CT影像上表現為稍高於腦脊液密度的低密度影,其CT值多在10HU左右。臨床上最常見的富含膽固醇物質的腫瘤包括顱咽管瘤和表皮樣囊腫。這類囊性病變內部不含血管結構、故靜脈注入造影劑後腫瘤密度無增強。

(五)囊液

囊性腫瘤由於其囊液成分的不同而在CT影像上有不同的密度表現。

當囊液含蛋白成分較少,CT值在0一10HU之間。這類腫瘤包括蛛網膜囊腫、松果體囊腫和囊性腦膜瘤等。

有的實性腫瘤囊液內蛋白含量較高或含有膽固醇成分,則CT密度高於腦脊液。如囊性星形細胞瘤、囊性垂體瘤、囊性顱咽管瘤等。

(六)液化壞死

當腫瘤因生長速度過快而造成區域性缺血壞死時,CT影象上可見腫瘤內部為不規則低密度影。CT值一般在0一20HU之間。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經鞘瘤等常可見腫瘤內部的液化壞死區。一般腫瘤體積越大、生長速度越快則出現液化壞死的機會越多。

(七)脂肪

脂肪類物質在CT影像的密度低於腦脊液,其CT值一般在一100Hu以上,常見的含有脂肪類物質腫瘤包括畸胎瘤、皮樣囊腫和脂肪瘤等。

(1)鞍內鞍上區

最常見的腫瘤為垂體瘤、顱咽管瘤,其次為腦膜瘤、動脈瘤、膠質瘤和表皮樣囊腫等。淋巴瘤和生殖細胞瘤少見。

(2) 鞍旁區

神經銷瘤和腦膜瘤是鞍旁的最常見腫瘤,其次為脊索瘤、硬膜外轉移瘤和海綿狀血管瘤。

(3)橋小腦角區

按腫瘤發生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神經鞘瘤、表皮樣囊腫、腦膜瘤等。

(4)松果體區

生殖細胞瘤最為常見,其次為膠質瘤、腦膜瘤和松果體細胞瘤。偶見畸胎瘤和表皮樣囊腫。

(5)腦室內

室管膜瘤最多見,其次為腦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膠樣囊腫、室管膜下鉅細胞星形細胞瘤和表皮樣囊腫少見。

(一)腫瘤數目和大小

(1)轉移性病灶多分佈在大腦皮層,特別是大腦中動脈分佈區。

(2)腫瘤的大小和腫瘤的數目有一定關。單發病變其體積一般明顯大於多發性病灶的體積。

儘管單發性腫瘤多為顱內原發性腫瘤,但當CT影象上見到單發的較大的病灶、病史短、位置又較淺時,應考慮轉移瘤的可能性。神經纖維瘤、腦膜瘤和聽神經瘤均可能多發。

(二)形態和邊緣

膨脹性生長為主的腫瘤或腦外腫瘤形態規整、境界清楚、邊緣銳利。

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則形態多不規整,而且邊緣模糊不清。

造影劑增強

腫瘤增強的程度和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內部結構和良、惡性程度有助於定性診斷。

強度

輕度強化

中度強化10-20HU

明顯強化>20HU

形式

均勻增強——團塊狀,結節狀

不均勻增強-環形,花環,不規則

1.瘤旁水腫

多位於白質內,很少累及皮層。由於皮層下的小弓形纖維呈“U“字形、故水腫的外側緣多呈指狀。一般認為,惡性程度高的腫瘤、以及腫瘤壓迫靜脈竇時水腫都較明顯。水腫的多少與腫瘤的大小無直接關係。

2.佔體效應

佔位效應是指由於腫瘤本身和/或瘤旁水腫造成鄰近解剖結構的受壓變形、閉塞或移位等。如蛛網膜下腔/腦池、腦灰質、腦白質和血管結構等亦可作為佔位效應的觀察物件。

3.骨變化

腦膜瘤引起鄰近的骨質增生、硬化、破壞

垂體瘤可引起蝶鞍呈氣球樣擴大

聽神經瘤可造成內聽道擴大或骨質破壞;

三叉神經瘤常使巖骨尖破壞、卵圓孔擴大;

顱咽管瘤可使蝶鞍呈船形擴大

總之,顱內腫瘤的CT診斷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典型的部位,即腫瘤的好發部位;

症狀出現的年齡;

增強前後密度的變化;

腫瘤的結構:囊性、實性、瘤內有無出血、鈣化及脂肪成分等

腫瘤本身的形態、輪廓、增強的形式以及有無瘤周水腫等;

主要的臨床症狀及體徵。

常見的顱內腫瘤及其CT表現

膠質瘤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等。膠質瘤為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佔全部顱內腫瘤的40%一45%。

1.星形細胞瘤

部位:成年人多發生在大腦半球,兒童則多見於小腦半球。

多浸潤性生長,無包膜,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

發生囊性變者易見於小腦

CT表現:

(1)浸潤性生長的星形細胞瘤

CT平掃表現為低密度區,邊緣多不規整,與周圍水腫不易區分,CT值多為20HU左右,佔位效應和病變範圍大小有關。此類腫瘤分化較好,增強掃描一般無強化。

(2)囊性星形細胞瘤

CT平掃為囊性低密度病變,邊界清楚,腫瘤實性部分或壁結節密度與腦實質類似,瘤旁水腫常見,佔位徵象較明顯。增強掃描腫瘤實性部分中度強化。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增強掃描見右右額葉類圓形低密度灶(呈水瘤型),邊緣環形強化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2.少突膠質瘤

年齡:多見於成年人。

部位:腫瘤始於皮層灰質,位置表淺,體積增大可累及白質

CT表現:多為混合密度,邊緣常不甚清楚,腫瘤內低密度區為囊變區,實性部分多為等密度,瘤內出血時為稍高密度。腫瘤易鈣化,鈣化灶多為彎曲條帶狀或斑塊狀。增強掃描腫瘤實性部分輕到中等不規則強化,邊緣較清楚。

與星形細胞瘤鑑別:當病變範圍較小且位於腦表面皮層,病變內發現上述鈣化時,應考慮少枝少枝膠質瘤可能性。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3.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膠質母細胞瘤,多發生於幕上,佔顱內腫溜的10%一15%。此腫瘤以中、老年人多見。

CT表現平掃腫瘤多為混雜密度影,腫瘤內部常見囊變、壞死的低密度區,亦可見斑塊狀高密度出血灶。腫瘤邊緣模糊不清,瘤旁水腫明顯,佔位徵象多比較嚴重。增強掃描腫瘤一般呈不規則花環樣增強,環壁厚薄不均。

膠質母細胞瘤的CT表現與單發巨大的轉移瘤表現相似,二者在CT影像上不易區分。前者病程較長,因此可引起蝶鞍擴大,鞍背變薄等徵象;後者由於發病急,故無長期顱高壓所致的骨改變。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4.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以青少年多見,約佔顱內腫瘤的80%。該腫瘤可起源於腦室系統的任何部位,幕下佔60%,幕上佔40%。其好發部位按發生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四腦室、側腦室、三腦室和導水管。大腦半球和橋腦小腦角區少見。腫瘤細胞脫落可隨腦脊液流動種植轉移。

成人幕上多見

兒童幕下多見

CT表現:

(1)平掃腫瘤多呈菜花狀的混雜密度,多為實性,可見囊變,部分可見鈣化灶。

(2)增強掃描多呈不均勻中度強化。

(3)當腫瘤位於四腦室時,一般在瘤周圍可見殘存的腦室。側腦室腫瘤則可引起腦室區域性擴大。

(4)部分室管膜瘤可發生在腦實質內,以頂枕葉為多見,其CT待徵為較大的實性腫瘤伴一較大的囊變區。增強掃描實性部分中度增強。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增強掃描見左側腦室內腫物,強化明顯,腦室積水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與脈絡叢乳頭狀瘤鑑別

(1)幕上室管膜瘤患者年齡偏大,幕下四腦室室管膜瘤患者年齡偏小,這點與脈絡叢乳頭狀瘤的發病年齡、部位的關係正好相反。

(2)脈絡叢乳頭狀瘤囊變壞死區少見,鈣化灶較少,腦積水程度重。

兒童四腦室內腫瘤有室管膜瘤和髓母細胞瘤,後者完全位於四腦室內,密度相對高,壞死囊變少,強化明顯

5.腦膜瘤

好發部位包括上矢狀竇旁、大腦鐮旁、大腦凸面、幕切跡、前中後顱凹底和橋小腦角處。腦室內亦可發生。腫瘤多為單發,偶見多發。腫瘤多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常有迂曲而豐富的血管。有時可見鈣化或小囊變區。少數腦膜瘤呈浸潤性生長,腫瘤境界不清;腫瘤可侵蝕顱骨,常導致骨破壞或反應性骨增生。

腦膜瘤的CT表現:

(1)平掃多數呈均勻高密度,少數為等密度,偶見低密度。腫瘤內可出現低密度壞死區,15%-20%出現鈣化,斑點狀或整個瘤體均勻鈣化。腫瘤邊界清楚,寬基底與骨板或硬膜相連,與硬膜呈鈍角。瘤旁水腫或多或少。

(2)周圍腦組織受壓,腦白質塌陷。區域性骨質瀰漫性或侷限性增生硬化,亦可出現骨質侵蝕破壞。腦膜瘤位於靜脈竇旁時,可侵犯靜脈竇,出現靜脈竇栓塞。

(3)增強掃描90%明顯均勻強化,少數輕度或環狀強化。靜脈竇受侵增強掃描可見靜脈竇內充盈缺損。

(4)位於顱底腦膜瘤可呈扁平狀,表現為片狀匍匐樣生長。

(5)浸潤性腦膜瘤CT表現與膠質細胞瘤類似,但寬基底與腦膜相連提示腦外病變。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6.松果體細胞瘤

松果體細胞瘤屬良性腫瘤,起源於較成熟的松果體實質細胞。

(1)CT平掃位於松果體區卵圓形或圓形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影,邊界清楚。增強掃描病變一般呈高度均勻強化。

(2)三腦室後部受壓呈杯口狀侷限性擴大、前移。松果體本身生理性鈣化後移。

(3)與生殖細胞瘤鑑別:後者發病年齡較小,松果體鈣化常被腫瘤包埋,前者發病年齡略高,松果體鈣化常被推壓後移。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增強掃描見松果體區類圓形腫塊,明顯強化,邊緣光滑,三腦室受壓呈杯口狀

7.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來源於胚生殖細胞,又叫胚組織瘤。佔松果體區腫瘤的30%一40%,男性青少年多見。腫瘤多呈球形,呈浸潤性生長,可沿腦室壁“匍匐”生長。腫瘤組織易脫落,並沿腦脊液通道向它處種植轉移。

CT表現:

(1)平掃腫瘤多為球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偶見鈣化或低密度壞死灶。

(2)三腦室後部受壓部分閉塞或呈侷限性“杯口”狀擴大。

(3)室管膜受累可見室管膜不均勻增厚。

(4)幕上腦室多因梗阻而擴大。

(5)增強掃描腫瘤及種植轉移灶呈中度強化。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平掃見松果體區等密度腫物,鈣化包埋其中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8.表皮樣囊腫

又稱膽脂瘤或珍珠瘤。多發生於顱底中線蛛網膜下腔及橋-小腦角區,其好發部位依次為:橋-小腦角區、鞍上池、四疊體池、大腦外側裂和側腦室等。

CT表現:

(1)平掃時,扁平型腫瘤呈較均勻低密度,邊緣尚清楚病變,位於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內,形態不規整,具有“見縫就鑽”特點,沿蛛網膜下腔蔓延(沿腦室塑形)偶見鈣化。

(2)團塊型腫瘤位於硬膜外,多為球形,密度不均勻,呈高、等、低混雜密度,邊緣清晰。

(3)周圍腦組織、腦幹受壓變形、移位,無瘤周水腫。

(4)增強掃描絕大多數腫瘤無強化,偶見腫瘤邊緣輕度強化。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9.蛛網膜囊腫

為良性,先天性,多數無症狀。少數逐漸增大而引起相應部位的體徵和頭痛,抽搐等症狀。好發於中顱凹,其次是後顱凹及大腦突面,依次為側裂池、交叉池、枕大池和大、小腦表面。

CT表現:

(1)平掃蛛網膜囊腫表現為區域性腦裂或腦池擴大,膨脹性生長,周圍腦組織受壓,區域性顱骨可受壓變薄。

(2)囊腫呈腦脊液密度。

(3)增強掃描囊腫無強化。

(4)兒童發生較大蛛網膜囊腫,可使頭顱增大。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10.腦轉移瘤

腦轉移瘤一般多發,少數可單發。常見於大腦中動脈分佈區,多位於灰白質交界處。可出現腦膜或顱骨轉移,可形成癌性腦膜炎。

CT表現:

(1)平掃轉移瘤可呈等、低或高密度,多發轉移瘤大小不等,多位於皮層或皮層下。

(2)瘤周水腫明顯,常累及白質,較少累及灰質,一般在皮層下表現為指狀水腫。

(3)增強掃描病變可輕度到中度環形或結節狀強化。

(4)較大轉移瘤易發生壞死及出血,個別可見鈣化

肺、乳腺、腎及結腸癌轉移多為低密度

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轉移常為等密度

轉移瘤出血易見腎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及絨毛膜上皮癌

鈣化常見於骨、軟骨肉瘤

(5)單發巨大轉移瘤CT表現與膠質母細胞瘤相似,但是轉移瘤位置一般表淺

(6)目前檢查腦轉移瘤最好的方法是增強MRI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11. 髓母細胞瘤

年齡:多見於小兒

部位:小腦中線,蚓部,或者四腦室,少數位於小腦半球

CT表現:

平掃:小腦中線見圓形或者卵圓形高密度腫塊,邊界清楚,密度較均勻(發生大面積壞死不多),部分腫瘤內可見鈣化,腫瘤周圍輕度-中度水腫。四腦室受壓前移多成“一”字形,幕上腦室可擴張

CT增強表現:呈均勻中度強化

轉移途徑:經腦脊液蛛網膜下腔轉移常累及顱底及側裂池腦膜

鑑別診斷:需要與室管膜瘤鑑別

室管膜瘤的鈣化、囊變、壞死灶比髓母細胞瘤多見,邊緣多呈分葉狀且邊緣不規整。髓母細胞瘤的位置常較室管膜瘤高,多延伸於上蚓部及幕切跡處,而室管膜瘤多經四腦室向枕大孔區生長。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12. 血管母細胞瘤(血管網狀細胞瘤)

年齡:中青年

部位:小腦和腦幹 單發多見

CT表現:

(1)平掃見小腦或者腦幹低密度囊性腫 塊,可呈球形,密度均勻,邊緣清楚。密度高於腦脊液密度(蛋白質豐富或者合併出血)。

(2)可見等密度壁結節影(大囊伴壁結節)數mm~2CM

(3)四腦室多受壓移位

(4)實性腫瘤多為均勻等密度或者稍高密度,邊緣清楚,瘤旁可有或者無水腫

(5)增強掃描壁結節或者實體性腫瘤明顯均勻強化(∵血供極為豐富)瘤周可見粗大的血管進入腫瘤內

鑑別診斷

囊性血管網狀細胞瘤的鑑別診斷主要為囊性星形細胞瘤。二者在CT影象上均可表現為:大囊和壁結節的腫瘤。鑑別要點為前者發病年齡高於後者,壁結節的增強又以血管網狀細胞瘤為明顯。有時二者在CT影象上均看不到壁結節,僅憑CT影像則很難作出鑑別。血管造影或MR檢查則有助於診斷。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平掃見右側小腦半球圓形邊界清楚的腦脊液密度灶,右側緣可見小結節樣高密度影突入囊內,四腦室受壓向左前移位

13. 聽神經鞘瘤

部位:位於橋小腦角區(後顱凹最常見的腦外腫瘤),絕大多數是單側。

CT表現:

(1)平掃多呈等密度,略低密度或高密度,部分為混雜密度,腫瘤邊緣清楚。

(2)實質性腫瘤多見於微小聽神經瘤,密度均勻;大腫瘤易出現壞死,囊變,脂肪變或出血,表現為混雜密度。

(3)微小聽神經瘤

(4)同側蛛網膜下腔增寬,腦幹及四腦室受壓移位變形。

(5)增強掃描腫瘤成均勻或不均勻,中等或明顯強化,囊性變者成環形強化。

與三叉神經鞘瘤的鑑別診斷:

三叉神經鞘瘤多位於中顱凹,80%跨顱凹生長,呈啞鈴狀,巖骨前緣蝶骨體及前床突受壓變薄,巖骨可呈刀切樣缺損,增強掃描腫瘤呈中度強化。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與三叉神經瘤鑑別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14. 顱咽管瘤

部位:好發於鞍上區,少數位於鞍區或第三腦室。

年齡:小兒及青年多見。

CT表現:

(1)平掃顯示鞍上池內圓形或橢圓形腫物,邊界清楚,多呈低密度,如囊液含豐富膽固醇結晶或腫瘤為實性,可呈等密度。

(2)特徵表現為腫瘤鈣化,呈蛋殼樣或斑塊樣。

(3)增強掃描腫瘤輪廓更為清楚,囊壁多呈環形,多房性或蜂窩狀,實性腫瘤可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

(4)佔位效應表現為鞍上池受壓閉塞,第三腦室變形移位。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

15. 垂體瘤

年齡:多見於年輕女性

正常垂體密度均勻,於腦組織密度相等或者 高於腦組織密度。大小高

CT表現:

(1)腫瘤多呈圓形,橢圓形或者分葉狀實性腫塊其密度與腦組織相似,多數均勻,少數不均勻,發生鈣化少

(2)邊緣多光滑銳利

(3)增強後明顯強化

(4)蝶鞍擴大呈氣球狀

常見的顱內腫瘤的CT表現有哪些?這15種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