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進步防疫有成,2010 年以來艾滋病年死亡人數減三分之一

艾滋病過去被視為世紀絕症,令人聞之色變,不過,隨著醫學的進步,人類已經越來越能對抗艾滋病,據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 2019 年7 月發表的最新全球艾滋病報告《全球艾滋病報告2019──社群為中心》(Global AIDS update 2019──Communities at the centre)統計,全球因艾滋病死亡人數,從2003~2005 年的每年170 萬人,自2005 年之後逐年下降,到2010 年降為120 萬人,2018 年則為77 萬人,比起2010 年降低了三分之一。

這個成就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防疫有成,每年艾滋病新感染人數的高峰在1996~1999 年,當時全球一年有高達290 萬人新感染艾滋病,2000 年之後新感染人數在全球防疫努力下逐年下降,2018 年全球新感染人數降至170 萬人,雖然仍然相當可觀,但是比起高峰時期,已經減少超過4 成,比起2010 年,也下降16%。

醫學進步防疫有成,2010 年以來艾滋病年死亡人數減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來自於醫學的進步,儘管目前艾滋病帶原者人數仍然年年增加,2018 年全球艾滋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3790 萬人,比起2004 年的2790 萬人增加了1000 萬人之多,但是在總艾滋病患人數增加如此之多的情況下,每年因艾滋病而死的人數卻比起2004 年時降低了100 萬。總患者更多,死亡人數卻更少,這是因為人類醫學治療艾滋病的能力在這十數年間有大幅提升,因此許多艾滋病患都能控制住病情,與疾病共存而存活下來。

過半病例來自於關鍵族群

儘管整體看來雖然樂觀,在個別地區卻不是每個區域都有進步,許多特定區域艾滋病散播的狀況還在惡化,好壞分佈相當不平均。在非洲南部,目前是受到艾滋病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不過也是改善最多的地區之一,非洲東部與南部自2010 年以來減少每年新感染人數4 成,也減少每年因艾滋病死亡人數4 成,成就卓著,但是,東歐與中亞卻在惡化,自2010 年以來艾滋病新感染人數暴增29%,中東與北非增加10%,拉丁美洲增加7%。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呼籲各國政治領袖仍需加強努力。

艾滋病仍然有54% 的過半病例來自於關鍵族群,這些關鍵族群為:吸毒者、男同性戀者與男男性交者、跨性別者、性工作者以及囚犯。這些關鍵族群,在東歐、中亞、中東、北非,佔艾滋病新感染者95%。另一方面,在各國,這些關鍵族群只有不到50% 獲提供預防服務,關鍵族群仍然邊緣化,在防治HIV 的行動中相對遭遺棄,成為防疫巨大缺口。

孕婦母子垂直傳染的情況也獲得改善,現在全球感染HIV 的孕婦,有82% 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比起2010 年時大增超過90%,其結果是,2010 年以來,感染HIV 的新生兒人數大降41%,尤其在波札那降低85%、盧安達降低83%、馬拉威降低76%、奈米比亞降低71%、辛巴威降低69%、烏干達降低65%,但是全球每年仍有16 萬名新生兒出生就感染HIV,遠高於2018 年的4 萬以下目標。全球染病兒童獲得治療的估計有94 萬人,雖然也較2010 年倍增,但同樣仍遠遜於2018 年的160 萬目標。

社會問題醫藥也難解決

過去防疫的成果證明人類有能力戰勝艾滋病,但是全球投入防治艾滋病的資金卻首度減少,大減10 億美元,2018 年全球防治艾滋可用資金為190億美元,比起2020 原定預計花費262億美元的目標,還短少72 億美元。

目前全球3,790 萬感染者中,只有2,330 萬人有受到治療,而許多醫療進步也無法提供給大多數人,例如研究發現,艾滋病患若投藥將病毒數量壓至相當低,可避免未使用保險套性行為傳染病毒給伴侶,而可能與艾滋病患進行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者,若事前事後或定時服用藥物,也可避免感染,2018 年只有30 萬人得到這樣的預防性用藥,其中13 萬人都在美國。

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希望達到90-90-90 目標,也就是90% HIV 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態,其中90% 前往接受治療,受治療者之中90% 成功壓制病毒,讓他們能活命,也同時降低傳染給他人的機會。目前就全球來說2018 年已經達到79-78-86,但是在東歐與中亞,卻只有72% 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其中又只有53% 尋求治療。男性又特別「鐵齒」,許多艾滋病盛行國家,25~34 歲年輕男性感染者,只有40% 尋求治療,成為嚴重防疫缺口。

從醫學技術上來說,人類早就可以戰勝艾滋病,但是許多社會因素,包括藥物成本價格,以及各種社會因素造成防疫缺口,讓艾滋病防治的工作受到相當阻礙,醫療技術會進步,藥物價格會下降,但是,根本的社會問題,卻不是醫藥可解決,有朝一日,人類終會讓艾滋病從世上消失,但在那之前,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