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夏末秋初第一補”!清熱潤燥、養胃補血,全家老少皆宜

民諺雲:“七月半鴨,八月半芋。”

也就是說,農曆七月中旬(處暑前後),正是吃鴨的時節。

為啥會有這個講究呢?原因無外乎——

盛夏時暑熱傷人,人體肌膚腠理疏鬆,陽氣外洩,所以處暑後,大家多少都有些虛勞之症。因此,補虛勞就成為了初秋的保養要旨。

它是“夏末秋初第一補”!清熱潤燥、養胃補血,全家老少皆宜

然而,處暑後,北方日漸變冷變燥;但南方秋老虎仍在,白天還有殘存的暑氣。

因此,無論你身處何地,都不能大補特補,否則極易燥熱上火。

此時,性味甘涼的鴨子,正是夏秋季節轉換的時令進補品。

當然,此時吃鴨還有個簡單粗暴的原因——好吃呀!要知道,處暑時節的鴨子肥瘦適宜,味道最為肥美。

總之,無論是作為餐桌上的上乘餚饌,還是大家的進補優品,鴨肉都不會令大家失望!

鴨肉——夏末秋初第一補

中醫認為,鴨肉味甘、鹹,性涼、微寒,能清熱潤肺、滋陰潤燥、健脾益胃、利水消腫。

最重要的是,鴨肉之補,為清補、涼補、平補。

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如是說,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

因此,凡體內有熱之人皆適宜食用鴨肉,尤其是體質虛弱、食慾缺乏、低熱、大便乾燥和水腫者,食之更為有益。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鴨肉富含多種營養素,且具有不同的功用。

①鴨肉含有豐富的煙酸,對心肌梗死病人有保護作用;

②鴨肉含較多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可抵抗衰老;

③營養不良性水腫、心源性水腫、腎性水腫者,食用鴨肉有助於消水腫。

注意:

因受寒引起胃痛、腹瀉、腹痛、腰痠、痛經者,不宜吃鴨肉。

說完鴨肉的優點,老規矩,該說說怎麼吃了~

吃遍南北鴨肉養生方,太過癮

在聊吃鴨前,先來說說如何挑鴨子,這可是很考究的。

俗話說,“嫩鴨溼毒,老鴨滋陰”。又說,“夏吃公鴨,秋吃母鴨”。

公鴨性微寒,因此處暑時節吃鴨,多以老母鴨為宜。據說,一歲以上的老鴨子還比較容易去掉腥味兒。

那麼,鴨子如何入食更養人呢?

小編建議,多和南京人、北京人學學~

南京人吃鴨可有一套了,他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吃法:

春天,鴨子膘肥體壯,做成烤鴨,香氣最濃;

它是“夏末秋初第一補”!清熱潤燥、養胃補血,全家老少皆宜

夏天,用琵琶鴨煨湯,可祛暑清熱;

冬天,天寒地凍,正適合做臘板鴨。

秋天呢?莫若酸蘿蔔老鴨煲。

蘿蔔也有滋陰潤燥之效,與老鴨同煮,相得益彰。

做法:

老鴨拔整乾淨,取出內臟後切塊;酸蘿蔔清水沖洗後切片;加入老薑、花椒,用燉鍋文火慢煨一兩個小時即成。

老北京人,也保留著處暑吃鴨的傳統。不過,他們喜歡做的是「處暑百合鴨」。

新鮮百合含豐富的黏液質及維生素,有滋潤作用。和老鴨搭配,還能潤肺止咳、緩解秋燥。

當然,不僅僅是處暑時節,上了年紀的人平日裡養生,吃鴨子也很合適,建議可以和粳米同煮成粥食用。

鴨肉粥

它是“夏末秋初第一補”!清熱潤燥、養胃補血,全家老少皆宜

////

材料:鴨肉250克,粳米100克,水適量,料酒、鹽適量。

做法:將鴨肉洗淨,用料酒、鹽煨20分鐘,放在清水中熬成鴨湯,撇去鴨湯上的浮沫和油花;然後把粳米放在湯中煮成粥即可(可以加點新鮮蔬菜葉)。

功效:滋陰降燥、養胃、助消化、補血生津、利尿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