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帶來的猝死率很可怕!想預防,一定要牢記這幾點!

作者: 李建平(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心肌梗死(簡稱心梗)是一種可致死的嚴重疾病。發生心梗後,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性,這種情況被稱為猝死。

那麼,發生心梗後,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會發生猝死?是否有預防的方法?

一、心梗後,猝死風險有多大?

20 世紀中期,在發生心梗後的急性期,住院死亡率曾經超過 30%,隨著廣泛採用監護、開展血運重建治療(藥物溶栓、放支架、搭橋等)後,死亡率已明顯降低。

有大型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後的院內死亡率已經從 1994 年的 10。4% 下降至 2006 年的 6。3%[1]。

據國外研究統計,目前心臟病發作後 30 天內的死亡率約為 2%~3%,這裡的心臟病發作實際上指的是醫學上的急性冠脈綜合徵(ACS),包括心梗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如果去除不穩定型心絞痛而僅看心梗的話,心梗後 30 天內的死亡率約為 5%[2]。

心梗帶來的猝死率很可怕!想預防,一定要牢記這幾點!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不同型別的心肌梗死的死亡風險並不相同。據 2010 年法國的資料顯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 30 天內的死亡率為 4。4%[3],而另一種型別的心肌梗死即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在發病後短期內的死亡率略低於此。

進一步來看,發生心梗後的 4 年間,有近一半的猝死發生在第 1 年,並且有 1/4 發生在前 3 個月。

如果心梗後的心臟功能較差,超聲心動檢查顯示左心室射血分數很低,則出現猝死的風險明顯升高[4][5]。

二、心梗後為何可能猝死?

1、出現機械併發症

心肌損傷嚴重時會導致心臟區域性功能障礙,可能出現心臟破裂、左右心室相通(室間隔穿孔)、負責控制心房與心室間瓣膜開關的乳頭肌失靈(乳頭肌功能障礙或斷裂)等,這些對心臟結構的毀損會導致患者迅速出現心衰、甚至猝死。

2、發生心律失常

心肌的跳動具有嚴格的節律性。發生心肌缺血時,缺血部位的心肌與正常心肌的心電特性出現了不一致,血流恢復時缺血心肌堆積的一些代謝成分就會沖刷心肌,這些都會引起所謂的心律失常。

心梗後出現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快速型或者緩慢型,例如早搏、傳導阻滯等,嚴重時會導致心臟驟停、猝死。

心梗帶來的猝死率很可怕!想預防,一定要牢記這幾點!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3、伴發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缺血導致的心肌損傷、壞死會使心肌收縮功能下降,導致供血不足,甚至因此進一步影響心肌供血形成惡性迴圈。

心臟功能受損嚴重時就會出現心力衰竭乃至心源性休克,表現為肺部積液(肺水腫),血液中氧含量下降,患者感覺到憋氣、煩躁,甚至意識喪失、猝死。

上述情況的發生不僅與心梗的部位、缺血壞死心肌的面積、從發病到接受治療血流恢復的時間長短、發病後的心功能狀態有關,還與患者本身的基礎情況(年齡、基礎疾病等)相關。

因此,冠心病患者尤其是發生過心梗者,要接受正規治療以及監護,以預防猝死的發生。

三、如何預防猝死?

預防猝死的首要手段就是,在胸悶、胸痛等心梗的典型症狀出現之初,尤其是胸痛嚴重、不易緩解時,務必儘快就醫,以便醫生及早實施開通血管的治療,這樣才能把心梗的影響降到最低。

心梗後,無論是否實施了開通血管的治療(藥物溶栓、介入手術、搭橋手術等),醫生通常都會建議入住心臟重症監護室(CCU)進行監護和救治,時間一般為 1 周。

CCU 通常備有急救專業人員和裝置,並且監護裝置會對生命體徵、血液迴圈狀況進行監護,便於及時發現異常跡象並實施救治。

遵醫囑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β 受體阻滯劑(如美託洛爾)、他汀類調脂藥等,並注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定期接受複查。

心梗帶來的猝死率很可怕!想預防,一定要牢記這幾點!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聽從醫生建議改善生活方式,採取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戒菸、限酒,適度運動,保持心態平衡等。

伴有心律失常者,有時可能會接受手術放置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或起搏器,以預防猝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易鐵慈醫生參與撰寫)

參考文獻:

[1] Rogers WJ, Frederick PD, Stoehr E, et al。Trends in 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and 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National 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1990 to 2006[J]。Am Heart J 2008; 156:1026。

[2] Roe MT, Messenger JC, Weintraub WS, et al。Treatments, trends, and outcom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Am Coll Cardiol 2010; 56:254。

[3] Puymirat E, Simon T, Steg PG, et al。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with improvement i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MA 2012; 308:998。

[4] Marchioli R, Barzi F, Bomba E, et al。Early protection against sudden death by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e-cours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Gruppo Italiano per lo Studio della Sopravvivenza nell‘Infarto Miocardico (GISSI)-Prevenzione[J]。Circulation 2002; 105:1897。

[5] Torp-Pedersen C, K ber L。Effect of ACE inhibitor trandolapril on life expectancy of patients with reduced left-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ACE Study Group[J]。Trandolapril Cardiac Evaluation。 Lancet 1999; 354:9。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歡迎微信搜尋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