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德經》聞風悅記No.51

51。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德經》聞風悅記No.51

一年四季,生長收藏,週而復始。乾,元亨利貞。如上,都可以表徵道的特點。那麼我們再來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這句,我們可以看到這也是一個周流運動。

上一章,主旨是死生問題——出生入死,以及生生之厚。

生生之厚,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德經》聞風悅記No.51

道生之,這是空中生妙有,是天地化育萬物的開端。德蓄之,這是薪火相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這是因為大地為這顆種子提供了滋養。一個嬰兒,成長為大人,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特別是那些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父母們更是感同身受。

精子和卵子得以受孕,這是天意,不可捉摸。這個受精卵就開始了屬於它的旅程,從子宮裡的胚胎,再到嬰兒,再到子宮外的世界經歷。

道生之,是開端。而“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並非是分階段進行的,而是同時進行的,這個成人的過程,是一個不會改變的趨勢,是天然的大趨勢,誰也不能阻擋的趨勢。

這個成人的過程,靠看不見的“德”,和看得見的“物”,共同參與了一個人的成長。這對於一個人是這樣,對於萬事萬物也是這樣,胎生這樣,卵生,溼生,化生等等皆如此。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德經》聞風悅記No.51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這樣的一種自然的造(道生之)化(德蓄之)過程,真是太值得尊崇和珍視了。這樣自然而然,沒有人為的規劃什麼的。天地自然的這種造化能力,不值得我們人學習和感悟嗎?

自然是如何做到的?我們能不能學習自然的這種能力?《道德經》就是在道法自然。自然造化永遠是當下性的,所以道德經的學習,也永遠是當下性的,是活生生的,是隨時代的,可謂“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自然造化,一直在發力,運作,從古至今,從不停息。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自然做了這些,卻從來不把功勞據為己有,不求回報,不去幹擾萬物的自然的生命之旅。所以無為而無不為,這是究竟的德性。

所以,我們做人,是否也學者謙遜一點呢,有了一些成就就自視甚高。擁有了一些財富,就覺得這是自己的,攥在手裡。

所以,我們再看易經乾卦的“元亨利貞”,元,就是這個生生之源,是不枯竭的。亨,就是亨通,通達。一個通達的人,不會固化很多東西,不會糾結很多東西,身心通暢,處理事情通達。大到天地自然的執行是通暢的。“利”,就是利物利人,是天下之公利,是大利。“貞”,就是貞正之道,護持這個正道,守住這個根底的原則。你看,易經就是在演道。易經把道的奧義,多用於人世的人的吉凶悔吝。

我們再看身體的健康與疾病,人的自我作為與身體的健康狀況,這是一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人會不合道理地保養、使用自己的身體,以及得了病之後,不合道理地治療自己的身體,這就導致了大多說人不能終其天年。

帝內經告訴我們要保持健康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我們這個身體從自然造化而生,合自然造化之理。所以對“道”的認識,可以認識我們身體的正常運作狀態,以及發生疾病後它的自然病程發展,以及經過治療後,它的康復狀態。這些都是有道有法,中醫就是因循這個自然地道法,讓身體保持這個中道,以及生病後恢復這個中道。循中道而行,就不用妄為妄作了。

所以健康的常態,就是個人與身體的關係是這種“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不要覺得這是我自己的身體,我就可以想怎麼樣就怎麼用。

所以你看“尊道而貴德”,不是一個口號啊,首先就要從尊重自己的身體開始,為什麼中醫師的追求是“蒼生大醫”呢?這就是因為中醫師是調中,是合於道的,從小來看,是調節病人的身體合於中道,從大來看,是調節這個天下合於中道。

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從小看往內看,是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往外看,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治一身,上至平下下,下至調身心。學習道德經亦然,其小無內,其大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