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除腹痛、腹瀉等典型腸道症狀外,IBD還可累及肌肉骨骼、面板、眼、肝臟等器官/系統,表現為脊柱關節炎、結節性紅斑、表層鞏膜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腸外表現。伴發腸外表現可增加IBD患者殘疾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2021年12月16-18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辦、江西省醫學會、江西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承辦、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協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CGC 2021)在南昌召開。大會上,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消化內科的

梁潔教授

以“不同型別IBD腸外表現如何處理”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梁潔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委員兼秘書

陝西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炎症性腸病、消化系腫瘤、功能性胃腸病、消化內鏡等常見及疑難消化病的臨床診治和基礎研究

IBD腸外表現的患病率及危害

成人IBD患者中,各型別腸外表現患病率不一。最常見的是關節炎/關節痛,相對少見的是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圖1)。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圖1 各型別腸外表現患病率

在不同型別IBD中,腸外表現的患病率也略有不同。相關研究顯示,CD伴腸外表現的總體發生率約為24%,其中關節表現是最為常見的腸外表現。UC伴腸外表現的總體發生率約為30%,關節表現同樣最常見。調查顯示,IBD伴腸外表現患者殘疾風險增高,生活質量也顯著下降。

IBD疾病活動與腸外表現的關係

IBD疾病活動與腸外表現並不完全一致,可分為三類:

1。 與腸道炎症相關,例如外周關節病、結節性紅斑、口腔潰瘍、鞏膜炎;

2。 與腸道炎症不完全相關,例如中軸性關節病、部分外周關節病;

3。 還有部分與腸道炎症的關係尚不確定,例如壞疽性膿皮病、葡萄膜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基於此,不同型別的腸外表現,治療措施有所差異。對於與腸道炎症相關的腸外表現,控制腸道炎症後,腸外表現即可有所改善;但對於不完全相關/相關性不確定的腸外表現,僅控制腸道炎症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具針對性的治療。

各型別IBD腸外表現的治療

1. IBD伴關節表現

IBD伴關節表現可分為外周關節病和中軸性關節病兩大類。其中

外周關節

又可分為Ⅰ型關節病(<5個大關節,非對稱性,急性、自限)和Ⅱ型關節病(>5個小關節,對稱多關節),僅Ⅰ型關節病與IBD腸道炎症相關。Ⅰ型關節病治療以控制原發病IBD為主,Ⅱ型關節病治療以物理方法止痛為主。對於外周關節炎的治療,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建議以有效控制腸道炎症為主,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可有效緩解症狀,短期口服糖皮質激素有效,但不應長期使用;在持續性關節炎患者中,柳氮磺胺吡啶和甲氨蝶呤可能有效;對於難治性患者,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是有效的。

中軸

關節病

主要包括骶髂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AS),兩者均與IBD的活動程度無關。慢性炎症性背痛是IBD伴AS和中軸型脊柱關節炎(axSpA)的臨床表現,臨床可能多見。國際評估強直性脊柱炎工作組和歐洲抗風溼病聯盟(ASAS/EULAR)關於脊柱關節炎(SpA)治療的推薦見圖2。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圖2 ASAS/EULAR關於SpA治療的推薦

2. IBD伴眼部表現

IBD伴眼部表現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一般症狀為刺激、眼紅、眼痛及視物模糊等。原發性眼部表現發生在疾病發作期間,與疾病活動相關,可表現為結膜炎、角膜炎、鞏膜炎、葡萄膜炎、眼眶肌炎和視神經病等。中表層鞏膜炎、鞏膜炎和前葡萄膜炎是IBD患者中最常見的眼部表現。圖3對IBD常見眼部病變進行了概述。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圖3 IBD常見眼部病變

表層鞏膜炎

:特徵是單眼或雙眼急性充血伴有輕度刺激症狀,一般不會出現視力喪失、畏光或瞳孔對光反射消失,這也是其與鞏膜炎和葡萄膜炎的關鍵鑑別點。表層鞏膜炎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冷敷或區域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改善症狀。

鞏膜炎

:發生率較低,不到1%,但如果不加以治療,其可能發展為永久性視力喪失,因此仍需謹慎評估。其治療通常使用區域性糖皮質激素或口服NSAIDs,但需注意NSAIDs可能加重活動期IBD病情。生物製劑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抗-TNF藥物可用於治療慢性非傳染性、非壞死性鞏膜炎。

葡萄膜炎

:患病率為0。5%-3%,與IBD的活動不相關,可能與其他腸外表現相關。單眼受累一般區域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於雙眼受累者,需使用口服糖皮質激素或生物製劑治療。

其他眼部表現

:包括視神經病變、眼眶病變等,需根據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表1)。

表1 其他眼部表現的治療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3. IBD伴面板表現

IBD患者的面板表現相對常見,例如結節性紅斑、壞疽膿皮病、Sweet綜合徵和藥物引起的面板炎症等,可見於9-19%的CD患者和9-23%的UC患者。治療時,一般需要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對於藥物引起的面板炎症,首先需要停藥,並建議轉診到面板科(表2)。

表2 常見IBD面板表現的臨床特徵及治療

梁潔教授: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治療|CGC 2021

結節性紅斑

:不是IBD獨有的腸外表現,40%的結節性紅斑與感染、其他免疫性疾病、藥物治療等因素有關。但一旦IBD患者併發結節性紅斑,與IBD疾病活動有明確相關性。對於IBD伴結節性紅斑的治療,ECCO建議以控制IBD腸道炎症為主,嚴重者可能需要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難治性或頻繁複發性患者,可使用硫唑嘌呤或抗-TNF藥物。

壞疽膿皮病

:IBD患者的壞疽膿皮病最常見的部位是腿部,其次是造口周圍。其治療以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為主,還包括氨苯碸、環孢素、他克莫司、沙利度胺、高壓氧、抗-TNF藥物、環磷醯胺以及手術治療。

I

BD繼發性面板表現

:IBD患者中,繼發性面板表現主要與營養缺乏和藥物誘發有關。疾病過程中需要定期評估或篩查,並加強患者教育。

4. IBD伴肝膽表現

IBD與肝膽系統有著顯著相互作用,約5%的IBD患者會出現慢性肝臟疾病,而高達30%的患者會出現肝臟檢查異常。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IBD最特異的肝膽表現

。根據ECCO共識意見,目前尚無治療能夠明確降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肝移植、膽管癌或死亡風險。低劑量熊去氧膽酸(15-20 mg/kg/d)能夠改善血清肝功能,但應避免使用較高劑量。終末期患者可考慮肝移植治療。對於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徵的患者,建議考慮糖皮質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