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傷寒論,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一個條辨。

表證

因為太陽是主表的,所以外來的邪氣要侵襲人體表的時候,先從太陽開始。正氣與邪氣在體表抗爭,病位就在體表。這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就叫做表證。

再讀傷寒論,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脈浮的意思

表證的第一個證就是脈浮。把脈象擺在頭項強痛、惡寒、脈浮這三個證的第一位,是因為它的重要性。為什麼脈浮?因為正氣抗邪於表,營衛氣血就向外,所以脈就浮。這一個“浮”字有好幾個意思。

其一,是從脈象來說的。浮脈如水漂木,“浮脈惟從肉上行”。

其二,是從病理來說的。為什麼脈浮啊?在這裡反映的就是太陽表證。由於邪氣初客於體表,正氣開始抵抗,氣血向外,所以脈浮。也就是經常說的“有一分浮脈就有一分表證”!無論病的時間有多長,只要還是浮脈,就反映氣血向外,也就意味著邪氣在表還沒有解,“浮脈為陽表病居”,就不能用承氣湯之類瀉下。

如何判斷是浮脈?

切脈之法有舉,有按,有尋。人體的層次從表到裡分為皮肉脈筋骨,叫做五體。輕手叫舉法,也就是浮而取之,再往下按到肌肉,再按到筋,再按到骨,叫舉按尋。

頭痛項強

表證的第二個證就是主證。其一是頭痛項強,頭痛和項強是相互聯絡的兩個證候。頭是諸陽之會,所有陽經都會於頭,每一個經有它的側重,陽明在頭額,少陽在頭角,太陽在頭項。頭為三陽之通位,而頭項則是太陽的專屬位置。雖然三陽經病都可以出現頭痛,但是隻有頭痛項強屬於太陽所專有的,這是它的一個特殊性。什麼叫強?說明太陽經脈不利了。因為經脈有疏通的作用,所以叫經輸。《靈樞經·本髒》有這麼幾句話:“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經脈是行血氣的,是濡筋骨而利關節的,以流通為宜。

因為太陽表受邪,必然影響它的經受邪,所以太陽表證也叫太陽經證。太陽經一受邪,主要的反映部位就是項,再往下緊背,再往下緊腰。太陽經輸不利了,後項就有一些發強,就是說活動、顧盼、俯仰有些不自如了,覺得發緊。有的注家認為“強者,強直也”,那就錯了,就成了痙病啦。

再讀傷寒論,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惡寒

其二是“而惡寒”,這個“而”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連線詞,不僅把上面的證候都連線在一起了,而且還有強調的意思。張仲景描寫“而”字以後的這些症狀,諸如“不汗出而煩躁者”,“無汗而喘者”,都有一定的重要意義。為什麼會惡寒?因為邪氣傷了太陽之氣,衛氣不能正常地溫煦肌表,所以才惡寒。

有沒有發熱

《傷寒論》表證的提綱沒提到發熱,只提到了惡寒。表證也應該發熱,因為陽氣被鬱。太陽之氣被邪氣所傷,陽氣要抗邪於表,開合不利,陽氣閉鬱,應該有發熱的證候。為什麼《傷寒論》提綱這一條沒說發熱?邪氣傷人的時候先傷衛陽,因此惡寒是一定會出現的。從自覺症狀來說,惡寒一定出現在發熱之前。表陽被傷以後,人身上的陽氣、營衛、氣血要積極地抗邪於體表,發生了陽氣鬱遏以後,就會出現發熱。但是,也有惡寒的同時就已經發燒了。古代沒有體溫表,只能根據人的主訴來記載,所以強調惡寒。因此,表證除了惡寒以外,應當有發熱。

這就是太陽病的提綱,也是表證的提綱。凡是太陽病,就應該具備表證的主脈、主證。也就是脈浮、頭痛、項強、惡寒、發熱。

雜學博記,學以歸真

博學廣記,溯本清源,返璞歸真,專注健康、科技、職場、手工等領域。本文由雜家歸真原創,轉載請註明。歡迎指正交流,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