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醫生揭秘3個重要資訊,一文幫你全讀懂,快收藏

作者:傅志勤(浙江省腫瘤醫院)

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

在患者就診時,如果醫生說“化驗個血吧”,那麼這個寬泛的“血”的概念裡,血常規基本就在裡面。

由於化驗物件是血液中所有的細胞,故而醫學上又稱全血細胞計數,即 complete blood count,簡稱就是醫生最常說的 CBC。

凡是病人有任何的不適症狀,如發熱、肚子痛、咳嗽咳痰、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CBC 是必檢專案之一。

一、血常規檢查的三大系統

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血紅蛋白( hemoglobin, Hb )、白細胞(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白細胞分類計數以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等

,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白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和血小板系統,也就是經常說的“血三系”。

透過“血三系”可以分別看出血液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疾病等,覆蓋面廣泛,可作為“常規”檢查。

常見的血常規報告單如下圖所示,不同醫院檢測專案相差基本相同。

通常每個專案都會給出“檢查結果”和“參考值”兩欄,因為檢驗科室的差異,不同醫院給出的參考數值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浮動不會太大,超過正常值上限或低於正常值下限分別由“”或“”表示。

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醫生揭秘3個重要資訊,一文幫你全讀懂,快收藏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血常規的解讀要分別從“血三系”分析評估,其中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及體徵的不同,關注重點也會不同。

1、白細胞系

首先來看“白細胞系”。其實,所謂的白細胞並不是一類物質,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五種細胞的總稱(詳見下圖)。

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醫生揭秘3個重要資訊,一文幫你全讀懂,快收藏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以上這五種白細胞,它們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為殺滅細菌或病毒,參與機體的免疫和防禦功能,就像身體的自衛隊保護著我們,抵禦著病原體的侵犯

其中,

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殺菌作用,針對的物件主要是細菌,但自身組織遭到破壞時也會升高,如嚴重的外傷或手術等

當細菌等常見破壞分子入侵時,機體會調動大量白細胞去廝殺。因此,當發生細菌感染時,往往都伴隨著中性粒細胞為主的白細胞“計數”和“比率”的增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物極必反,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情況,你可以理解為中心粒細胞們全軍覆沒,為“國”捐軀了,這種極端情況下敵軍也離消滅我們的機體不遠了。

除了細菌這種常見且低階的敵人,還有一類叫病毒的敵人比較難纏並且比較高階,單靠中性粒細胞對它沒有作用。

這時,

淋巴細胞就像我們機體的特種部隊,針對每一種病毒去訓練一批特有的特種兵來消滅病毒。

當某種病毒第一次入侵時,因訓練特種兵需要時間,故而第一次的抵抗需一定時間,但當該病毒第二次入侵時,機體可以識別並記憶出這群壞東西,並在短時間內召喚大批特種兵將其消滅。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病毒傳染病如水痘、腮腺炎等,基本不會出現第二次。

此外,嗜酸/鹼性粒細胞常與寄生蟲和過敏相關。

當機體接觸到過敏原時,嗜鹼性粒細胞會發現異常,並分泌大量趨化因子,引起過敏反應,大量的嗜酸性粒細胞可以反過來抑制過敏產生的副作用。

血常規檢查報告怎麼看?醫生揭秘3個重要資訊,一文幫你全讀懂,快收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紅細胞系

接下來再來看“紅細胞系”。紅細胞應該是最家喻戶曉的細胞了,顧名思義,紅細胞就是紅色的細胞,之所以呈紅色是因為該細胞中有血紅蛋白的存在。

紅細胞負責把體內的氧氣和養分運輸到全身,此時它呈鮮紅色,也就是動脈血的顏色;同時,也負責把身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運輸至體外,此時呈現暗紫色,也就是靜脈血的顏色。

男女的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參考範圍不同,女性常低於男性,

原因不贅述。

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低於上述參考範圍時,最常見於貧血,常見的貧血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紅細胞正常大小)、缺鐵性貧血(紅細胞偏小)、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紅細胞偏大)等血液系統疾病,以及慢性失血的消化系統疾病等。

化驗單中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三項可用於提示不同的貧血型別,可以指導後續的診治。

3、血小板系

最後,來看看“血小板系”。

血小板只是細胞碎片,直徑非常小,一般在 2~3 微米之間,它主要用於修補破損的血管,負責凝血與止血,是我們血管裡的維修工,哪裡有損傷的血管哪裡就有他們扎堆出現,用自己嬌小的身軀填補缺口。

當血小板過少時,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化療抑制骨髓造血等,會導致機體出血風險升高,必要時候需要輸注血小板治療。

而當血小板過高時,機體的血液凝集風險升高,會導致血栓及栓塞等疾病,常見的例如下肢靜脈血栓、腦栓塞等,此時需要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療。

總而言之,至於血常規上其他指標也並非主要指標,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診治疾病僅靠一張血常規遠遠不夠,還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輔助檢查,切勿自作主張,診治要去找醫生!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