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老闆注意了!淡水魚敗血症-暴發性出血性流行病!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魚類生病出血情況主要有下面四種:

應激性出血、中毒性出血、細菌感染性出血、病毒性出血

。有時會有兩種、三種情況並發現象。

一、應激性出血

當養殖魚類受到撒網、拉網捕撈而驚嚇且劇烈活動、天氣突變、雷暴雨、池塘大量換水或加水時水流量太大、長途運輸等情況時,會出現全身性體表(尤其是腹部)和鰓部出血現象,嚴重者短時間便會出現大量死亡。即使未死亡,也表現為生命垂危、全身發紅、僵硬,體表少粘液、手感粗糙,失去商品價值。

發病主要原因:

1、放養密度過高;

2、池塘長期溶氧不足;

3、飼料營養水平過高,魚類生長太快,鰓部、體表毛細血管脆而薄;

4、個別飼料廠家生產不規範,違規新增抗生素、促生長劑等。

二、中毒性出血(充血)

中毒性出血主要表現為頭部、口腔、鰓蓋、鰓絲出血或充血,腹部出血。對病魚解剖,都會有肝臟、腎臟等出血或充血現象,無一例外。發病主要原因:

1、過量使用消毒劑、絮凝劑以及不合格的改底調水產品;

2、潑灑或投餵化藥等刺激性大的殺(驅)蟲藥;

3、飼料生產時違規新增三聚氰胺、氧化酸敗的劣質油脂、抗生素、促生長素,飼料原料黴菌毒素、重金屬離子超標;

4、池塘水體藍藻大爆發。

5、池塘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標。

三、細菌性出血病

水產養殖老闆注意了!淡水魚敗血症-暴發性出血性流行病!

(1)單一養殖品種細菌性出血病

池塘底質汙染惡化、氣溫、水溫過高導致池塘水體中有害細菌如嗜水氣單胞菌、各種弧菌、鏈球菌(主要危害羅非魚、石斑魚等)、嗜麥芽寡養單胞菌(感染鮰魚引起套腸病)等大量滋生繁殖,感染並危害魚類,導致魚類體表、上下頜、口腔、鰓蓋、鰭條、腸道等嚴重出血,尤以腹部和頭部出血最為嚴重,甚至肌肉、腸道等充血、出血。有的病魚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有腹水。解剖可見肝、脾、腎臟腫大,嚴重出血,瞟充血,腸粘膜出血、腸道發炎出血。

(2)多品種爆發性出血病(敗血症)

在高溫期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等引起的一種爆發性疾病,症狀同上,危害面更大。池塘中草魚、青魚、鯉魚、鯽魚、團頭魴、鯪魚、鰱魚、鱅魚等所有魚類均會爆發感染,而且死亡率能高達80%以上。

四、病毒性出血病

常見的有由草魚呼腸孤病毒引起的草魚、青魚病毒性出血病和由彈狀病毒引起的鯉魚鯉春病毒性出血病

症狀及流行情況:

草魚病毒性出血病表現為:

病魚食慾減退,體色發黑,以頭部最為明顯。全身性出血是該病的主要病變特點:肌肉出血、鰭條基部出血、口腔、下頜、鰓蓋、眼眶四周充血或出血,腸道充血或出血,伴有肝臟、腎臟充血、脂肪肝。由於病程的發展,出血位置各有不同。

與細菌性出血病的最大不同在於

病毒性出血病病魚的腸道呈紫紅色,有彈性,而細菌性腸炎病的病魚腸道是肉紅色或淡粉紅色,易斷、易糜爛,由此即可確診。

該病流行在6—9月的高溫季節,一般在8月為高峰期,水溫在27℃——32℃。死亡率高,有時能達到50%——80%。

鯉魚鯉春病毒病由彈狀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四大家魚和幾種鯉科魚類。

該病主要流行於水溫12—18℃的春季,死亡率高達80-90%,水溫超過22℃時發病很少。病魚體色發黑,呼吸緩慢,往往失去平衡而側遊,聚集在水口處。眼球突出,肛門紅腫,體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有帶血腹水,肝臟,腎臟腫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