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1)球形紅細胞:見於遺傳性和獲得性球形細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等)。

(2)橢圓形紅細胞 :見於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症(可達25%~75%)、大細胞性貧血(可達25%)、缺鐵性貧血、正常人(約佔1%,不超過15%)。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3)靶形紅細胞: 細胞中央染色較深,外圍為蒼白區域,而邊緣又深染,形如射擊之靶。見於各種低色素性貧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HbC病)、阻塞性黃疸、脾切除後。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4)口形紅細胞:細胞中央有裂縫,中央淡染區呈扁平狀,似張開的口形或魚口,細胞有膜異常,Na+通透性增加,細胞膜變硬,使脆性增加,細胞生存時間縮短。見於口形紅細胞增多症、小兒消化系統疾患引起的貧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貧血、肝病和正常人(<4%)。

(5)鐮形紅細胞:細胞呈鐮刀狀、線條狀或L、S、V形等,是含有異常血紅蛋白S(HbS)的紅細胞,在缺氧情況下,溶解度減低,形成長形或尖形結晶體,使細胞膜發生變形。檢查鐮形紅細胞時需加還原劑如偏亞硫酸鈉後觀察。見於鐮狀細胞貧血(HbS-S,HbS-C)、鐮狀細胞特性樣本(HbA-S)。

(6)裂紅細胞:為紅細胞碎片或不完整紅細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規則,呈刺形、盔形、三角形、扭轉形等,是細胞透過阻塞的、管腔狹小的微血管所致。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燒傷和正常人(<2%)。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7)緡錢狀紅細胞:紅細胞互相連線如緡錢狀,是因為血漿中某些蛋白(纖維蛋白原、球蛋白)增高,使紅細胞正負電荷發生改變所致。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8)有核紅細胞(幼稚紅細胞):除1周內嬰幼兒血塗片中可見少量有核紅細胞外,其他則為病理現象,包括:溶血性貧血造血系統惡性疾患或骨髓轉移性腫瘤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纖維化。

(9)淚滴形紅細胞:紅細胞形如淚滴樣或梨狀,因細胞內含有Heinz小體或包涵體,或紅細胞膜被粘連而拉長所致。見於貧血、骨髓纖維化和正常人。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1)嗜鹼性點彩紅細胞:瑞氏染色後,胞質內出現形態不一的藍色顆粒(變性RNA),屬於未完全成熟紅細胞,顆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原因為重金屬損傷細胞膜,使嗜鹼性物質凝集,或嗜鹼性物質變性,或血紅蛋白合成中阻斷原卟啉與鐵結合。見於

鉛中毒

。正常人血塗片中很少見到嗜鹼性點彩紅細胞(約佔1/10000)。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11)豪焦小體(染色質小體):成熟紅細胞或幼紅細胞胞質內含有一個或多個直徑為1~2μm暗紫紅色圓形小體,為核碎裂、溶解後的殘餘部分。見於脾切除後、無脾症、脾萎縮、脾功能低下、紅白血病、某些貧血(如巨幼細胞性貧血)。

(12)卡波環:在嗜多色性、鹼性點彩紅細胞胞質中出現紫紅色細線圈狀結構,呈環形、“8”字形,為核膜殘餘物、紡錘體殘餘物、脂蛋白變性物。見於白血病、鉅細胞性貧血、增生性貧血、鉛中毒、脾切除後。

異常紅細胞形態學圖鑑

本文來源:醫檢閣

編輯:笪文武 審校:陳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