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結束患者遲遲不醒,細如針尖的瞳孔令大家大吃一驚

剛上班沒幾年的小李,可謂經歷一次又一次“大風大浪”。手術室內,她經歷過患者過敏、經歷過患者大失血、甚至經歷過術中心跳驟停。每一次事件,都會讓她驚出一身冷汗。

前幾天,一個闌尾炎手術再次讓她驚出一身冷汗。

手術結束患者遲遲不醒,細如針尖的瞳孔令大家大吃一驚

這臺手術,看似平淡無奇,就是一臺普外科的小手術,又是一個擇期手術。因此,幾乎可以用“很簡單”來形容這臺麻醉。唯一的變數,可能就是術中可能需要開刀做。

有的人會說:闌尾炎,不就是開刀做的嗎?

以前是開刀做。甚至有一個時期,大家還會透過刀口是一指還是兩指較勁、彰顯手術高超。

但是今天的闌尾炎手術,大多會選擇腹腔鏡下完成。這樣一來,更加微創了。面板癒合好的患者,肚子上可能什麼都留不下。

這個患者有變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曾經做過腸道手術。這樣一來,腹腔內的腸道連同闌尾的解剖位置很有可能發生異常。再加上上次術後可能的黏連,讓手術能否順利完成打上問號。

手術中,小李也異常關注臺上的一切。

手術結束患者遲遲不醒,細如針尖的瞳孔令大家大吃一驚

如果外科決定開刀做,她需要做的是增加麻醉深度。並且,是在未動刀之前就要增加。一旦刀劃開面板了,再用鎮痛藥就來不及了。

有的人可能對此不解:患者都全麻了,什麼時候給鎮痛藥不一樣?

這裡的區別很大:雖然全麻了,患者的意識感受不到疼痛。但是,如果麻醉深度不夠,軀體依然可以感受到痛感。

痛感一旦發生,機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表面上,血壓或者心率會發生變化。內部環境,也會因為疼痛刺激導致疼痛因子釋放。

這些已經釋放的因子不會立刻消失,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內,疼痛因子可能持續影響手術患者的迴圈指標,從而影響手術麻醉安全。

突然,她聽到外科醫生在討論要不要開刀。看外科主任的眼神和思考,八九不離十是同意了。於是,小李立刻抽了一支嗎啡。考慮到手術可能很快,她只注射了半隻。

果不其然,幾分鐘後就開刀了。

看到外科開刀,小李為這次準確預判稍稍給自己點了一個贊。

半小時後,開始縫合刀口。小李這邊,也在做著手術結束前的麻醉控制。

手術結束患者遲遲不醒,細如針尖的瞳孔令大家大吃一驚

原本以為,患者會在手術結束的第一時間醒來。並且,對於這一點,小李堅信不疑。因為,她用的麻醉維持藥物都是短效的。

唯一長效的,就是嗎啡,但也只用了半支。但從這個藥的藥理來看,就這麼點兒劑量幾乎很難對成年人的呼吸造成什麼影響。

然而,刀口縫完三分鐘後也沒醒。

百思不得其解的小李,用手指扒開了患者的眼睛。

手術結束患者遲遲不醒,細如針尖的瞳孔令大家大吃一驚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這句話沒錯。這一點,完全適用於麻醉。透過眼睛瞳孔大小,就能大致判斷麻醉深度。這方面,從現代麻醉學發展之初就被先前的麻醉學者定義了。那個時代,瞳孔變化,是乙醚麻醉分期的重要標誌。

另外,球結膜是否水腫也能判斷液體量、是否低蛋白、是否大量失血以及顱內壓等情況。

然而,當她扒開眼瞼的時候,嚇了她一跳:患者的兩個眼睛都像針尖大小。

看到這樣的瞳孔,她立刻反應過來:這是嗎啡高敏反應。

有的人會說:不會是麻醉深度太深了吧?

一般不會:首先,手術中並未用到太大量的鎮痛藥,迴圈系統也未表現出鎮痛藥的明顯抑制;其次,用於維持的鎮痛藥是一種代謝非常快的藥,理論上幾分鐘就代謝差不多了。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