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12月中旬,一則上海爸爸怒燒孩子作業本差點引起火災的訊息,迅速上了熱搜。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這位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的滔滔怒氣,我們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其暴裂度。

而這位家長之所以生氣,是對孩子的怒其不爭,也是對輔導孩子沒有成效的無力感。

這一切,讓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感同身受,作為父母,誰又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呢?

1。為何家長會怒氣衝衝?

給孩子講作業,彷彿怎樣講都教不會,家長如何能夠不急躁?

在社會這個競技場上,面對強手,我們需要不斷地戰勝自己,不斷地超越,不斷地更新,保持勃勃的朝氣。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我們需要快,需要更快!

否則,如何在社會上立足?當你被對手甩下時,就意味著你失敗了,失去了爭奪下一輪資源的權利。

我們大家每天都體驗著生存競爭的巨大壓力。不能適應這種競爭,就只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作為孩子的父母,每天都要應對這種生存的挑戰。稍不留神,就會被帶進命運的低谷。

對於要籌謀一家老小衣食的家長來說,太清楚社會競爭的現實了。

沒有競爭能力,只能被社會淘汰。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可是,千辛萬苦掙衣食的大人,太明白競爭重要性的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才發現,孩子怎麼會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講了一遍又一遍,他就是不懂!

這樣的效率,哪裡能適應社會?

這樣的競爭力,如何在社會上立足?

在社會競爭中早已身心俱疲的家長,面對講了一遍又一遍還聽不懂的孩子,哪裡能夠控制得住自己的火氣?怎能不勃然大怒呢?

燒作業本都是輕的,不痛打孩子一頓,又怎能消除這心中的惡氣!

2。這樣的教育,給孩子們帶來的是什麼?

巧的是,這幾天看熱播劇《有翡》,裡面也有父母對孩子發怒的情節。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第二集中,48寨的大當家李瑾容,因為女兒藉故放跑了私闖四十八寨的外人,便當眾鞭打了阿翡。

狂怒之下,李謹容讓阿翡背對自己跪在地上,用鞭子狠抽女兒。阿翡的耳朵都被鞭梢帶傷,一片血肉模糊,幸好沒傷到骨頭。

這樣的教育,效果如何呢?

導致的結果,就是阿翡覺得自己是撿來的孩子,不是母親親生的。

她怨恨母親,總是離母親遠遠的,與自己的母親充滿了疏離感。

這樣的教育,不僅沒有達到目的,反而給孩子帶來了深深的傷害。

幸好,上海的這位爸爸,並沒有直接把怒氣發到孩子身上,去打孩子。這一點,他還算是有分寸。

但他狂燒作業本的行為,無疑也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恐慌。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那種一發怒就燒作業本的行為,除了把深深的恐懼刻在了孩子腦中之外,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原來,怒氣是可以這樣發洩的。

孩子有樣學樣,他會想:我發怒的時侯,是不是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將來我是不是也可以對自己的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甚至父母,也發火試試?

幸好,這位上海爸爸事後做了補救工作,他給差點被他燒了家的鄰居寫了道歉信。

這封信,對孩子的教育意義重大,因為教育本就是一個不斷試錯,改正錯誤的過程。

3。教育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一點錯誤,犯錯誤很正常,只要知道改正錯誤,就能不斷進步。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儒家的代表人物孟軻,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大儒,其實也是他的母親在教育他時不斷試錯的結果。

孟家本來住在墓園旁邊。孟母經常看見自己的兒子在墳墓間嬉戲玩耍。她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好,很不利於兒子的健康成長。

於是,孟母下定決心,搬到了城裡。

可是,由於居住在市井間,孟子耳濡目染,看到學到的,都是商人如何做生意,如何算計?孩子們在一起玩,說得也是買賣之事。

孟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的兒子,怎麼能成為一個商人呢?我給兒子設定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有儒雅風度的大學問家呀!

孩子成天跟著商人學習,這樣怎麼行呢?該怎麼辦呢?

孟母的辦法,還是那個搬家的老法子。這一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

而住在學堂旁的孟子,學習的都是如何講禮儀,增長學問。

孟母總算長舒了一口氣,這回可以不搬家了。而孟子也經過不斷地學習,成長為戰國時期群星璀璨中的一顆明亮的星星,成為了大學問家。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其實決不僅僅是什麼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問題。孟子之所以能成才,是因為孟母在教育孩子時透過不斷試錯,不斷改正錯誤,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這說明,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要允許家長不斷試錯,不斷嘗試,找到教育孩子的合適途徑和方法,最終促進孩子成材。

我們更要允許孩子們犯錯誤,不斷地改正錯誤。學習的過程,本就是一個建立正確觀念,改正錯誤觀念的過程。

世界上哪裡有不犯錯誤的孩子?哪裡又有天生什麼都會的人呢?

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多想想:想想自己第一次燒菜時的手忙腳亂,想想自己第一次學跳舞時的笨拙,想想自己第一次使用電腦時什麼也不會的無助……

這樣,對於孩子們犯下的錯誤,就能夠平心靜氣,理智對待了。

教育是一個過程,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作家長的,應該舒緩一下自己的焦燥,春風化雨,靜待花開。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就像樹苗的成長,你得給他成長的空間和時間。急燥,根本不解決問題。

當然嘍,發怒、打孩子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中,賈母寶貝萬分的寶玉,都讓他的父親賈政打過板子,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們的孩子?誰讓他要投胎到了我家?既然投胎到了這裡,就只能忍受爹孃的暴脾氣。

有時候,父母可以對孩子嚴厲些,也可以在怒氣衝衝的時候打他們一頓,甚至還可以有計劃的懲戒一下孩子。

可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是否想好了對策,想好了配套措施,用來消除由此帶來的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呢?

正像捱了打的賈寶玉一樣,身上的傷需要膏藥去治療;心理上的陰影,也需要家長去驅散!

孟母三遷並非說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是說父母有犯錯的權利!

如何教育好孩子?大家都有什麼好辦法呢?歡迎留言寫下你的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