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史記》中有段關於呂后當權想要冊封呂氏為王的時候,就先冊封了一些漢惠帝的後宮生的孩子為王非常有意思。

原文是:太后欲王呂氏,先立孝惠後宮子彊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侯。

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為什麼說這段話非常的有意思呢?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冊封的這些孩子是漢惠帝后宮生的孩子,就是說漢惠帝生的有孩子的,換句話說漢惠帝是有後代的。

但是《史記》中還有一段記載,是關於群臣對於漢惠帝后代的描述的,這一段話中的描述截然相反。

原文是: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

大意就是說各個大臣私下商量說,少帝、淮陽王、常山王這些都不是漢惠帝真正的孩子。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到非常的疑惑了,為什麼前面說漢惠帝有孩子,但是後面又說漢惠帝沒有孩子,難道真的是《史記》記載的前後矛盾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僅僅是否定這些孩子是漢惠帝的後代還好說,但是群臣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這些孩子還被群臣殘忍的殺害了。

要知道在古代殺害皇室的成員是大罪,更令人好奇的是周勃、陳平這些漢室江山的肱骨之臣,竟然還是主要的策劃者,是不是感覺觸目驚心。

關於殺害惠帝后代《史記》中原文: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大意就是說夜晚的時候,有人殺了梁王、淮陽王常山王及少帝王。一、呂氏當權,群臣低頭不敢言

我們知道呂后的性格是非常的強勢的,曾經和呂后爭寵的戚夫人在高祖劉邦死後,被呂后做成立人彘。

戚夫人留下一首《戚夫人之歌》帶著遺憾和痛苦離去了。

《戚夫人之歌》的原文是: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當誰使告女。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的體會到戚夫人悲切的心情。

這就是得罪了呂后,被呂后盯上的人的下場。

呂后的強勢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待自己感情的競爭對手上,在朝堂上,呂后仍然是一個可以叱吒風雲的合格的政治家。

在漢惠帝剛剛去世的時候,身為漢惠帝母親的呂后竟然強忍著不哭,要知道漢惠帝可以呂后唯一的兒子啊,這完全不符合正常的母親應該有的表現。

群臣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的疑惑,最後還是張良的兒子和群臣說,之所以呂后不哭啊,是擔心自己以後的權利保障的問題,呂后有這樣的擔憂,您們各個大臣的危機也是即將到來了。

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史記》中原文是: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大意就是說現在能夠繼任皇帝的孩子都沒有成年,太后非常的懼怕你們這些大臣,如今只有將呂產、呂祿這些呂氏家住的人冊封為將,等到呂氏家族的人都入宮為官了,你們這些人才會安全啊。

群臣聽從了張良的兒子的話,群臣的性命暫時是保住了,但是從此刻開始,一個完全掌權的呂后誕生了,呂后也開始了自己強勢的一生。二、操縱傀儡皇帝、掌控劉氏江山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呂后強勢的性格了,為了自己的權利,竟然連親生兒子死了,都能夠忍著淚水,就是為了尋求自己最大的權利保障。

為什麼群臣會說少帝、梁王、淮陽王、常山王這些都不是漢惠帝的孩子呢?實際上這也不算是空穴來風。

這個和呂后強勢的行事作風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接下來就來細看一下,為什麼說大臣們說那些孩子不是漢惠帝並非是空穴來風和呂后有直接的關係。

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歷史上呂后因為漢惠帝的皇后孝惠皇后沒有孩子,確實是殺了後宮的一個美人,將這個孩子當作太子。

《史記》原文是: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

大意就是說宣平後的女兒孝惠皇后一生都沒有孩子,呂后就令孝惠皇后假裝懷孕,然後殺了後宮的一個美人,將這個美人的孩子當作孝惠皇后生的孩子,冊封為太子。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大臣們說這些孩子並非是漢惠帝的孩子並非空穴來風和呂后的行事作風有關係的原因。

而被呂后殺母親冊封為太子的這個孩子也是比較可憐的,因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後,這個孩子說了一句:等到我長大了,一定會殺了呂后,為自己的母親報仇。

這句話被呂后知道了,這個從小就失去了母親的可憐的孩子就被陰謀殺害了。

《史記》中關於這一段的描述是: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

大意就是說呂后殺死了我的母親,而留下了我,等到我長大了,一定要造他的反,為自己的母親報仇。

因為古代對於女子基本是不能當皇帝的,畢竟中國千年的封建歷史也就出了一個武則天。

呂后雖然勢力龐大,足以稱皇帝了,但是呂后也沒有逾越這個界限。

所以呂后就又扶持了另外一個孩子為皇帝,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少帝。

也就是後來呂后死後,被群臣趕出宮中,被群臣秘密殺害的孩子中的其中一個。三、呂后死、群臣掌權,惠帝后代註定悲劇

大家有沒有想過,群臣真的不知道這些孩子是漢惠帝的後代嗎?答案是群臣是知道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史記》中的一些片段找出蛛絲馬跡。

原文是: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

大意就說是現在呂氏家族的勢力已經被滅了,如果在冊封呂后培養的孩子為皇帝,等到他長大了,我們這些人的結局一定不會很好的。

我們仔細體會這一段話,我們不能冊封呂后培養的孩子為皇帝。

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這裡指明瞭一點,那就是呂后培養的孩子是有繼承皇位的權利的,所以這一點來看的話,群臣是知道這些孩子是漢惠帝的後代的。

那麼既然群臣知道這些孩子是漢惠帝的孩子,為什麼還說這些孩子不是惠帝的孩子呢?

其中原因我們也可以從這句話找出來,群車說到那句

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什麼意思,

就是說如果讓呂后培養的孩子繼承皇位的話,那麼這些推翻了呂氏家族統治的群臣等到皇帝長大了,必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說白了就是群臣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實際上不得不嘆息這些孩子的命運,雖然是不愁吃穿,但是自己的命運卻永遠是掌控在了別人的手中。

四、結語:自古無情帝王家

漢惠帝的孩子們有什麼錯誤嗎?答案是沒有任何的錯誤,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錯誤的話,那就是這些孩子不應該生活在帝王之家而沒有任何的自保的能力。

強勢的呂后在的時候,呂后為了培植自己的家族的勢力,拿這些孩子當作傀儡,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說錯一句話,就導致血光之災,失去自己的性命;

還不容易等到了呂后死亡,呂氏家族被別人消滅了,這些孩子又被群臣當作了呂氏家族的勢力,群臣為了保全自己,只能將這些孩子殺死。

漢惠帝后宮的這些孩子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也可能都不會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卻莫名其妙的被自己身邊的人敵視。

這些孩子可能在呂氏家族的勢力被剿滅的時候還在想,自己終於可以自由了,脫離呂氏的掌控了,但是可不成想到,自己面臨的是更大的災難。

身在皇室家族確實是有著很多人難以企及的生活。

欲帶皇冠,必承其重。這些孩子生在了帝王之家,在權利的中心,這些事情確實是不可避免的。

漢惠帝后代的悲傷,群臣當權,無法選擇的悲劇命運

自古無情帝王家,不論是貌美如花的戚夫人,還是這些什麼都沒做,卻被命運捉弄的惠帝的後代。

實際上都是古代封建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如果漢惠帝還在,這些孩子必定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成長環境,不會說完全沒有辦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但不論是呂后,還是群臣,實際上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看的話,都是沒有錯的。

然漢惠帝的哪些孩子有錯嗎?答案是當然沒有任何的錯誤。

但是當群臣的力量大過皇權的力量的時候,身在皇室而且沒有自保能力的人自然會成為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也許就連高祖劉邦也想不到,自己的孫子會被自己曾經信任的大臣殺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