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拋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生命的能量自然會向你聚集

莊子講道理和孔子很不一樣,他不喜歡直通通地把一句話說出來。

他最懂人心,他知道大部分人不喜歡說教,都不喜歡聽大道理,所以他喜歡講故事。

不得不說莊子的本事要高明很多,如果放在今天,莊子肯定是個大V,粉絲比孔子還要多。

說不定還條條是爆款十萬加。

《莊子》中有趣的故事太多了,今天我們還是來講一個故事,題目叫做《漁夫》。

《漁夫》裡面的主人公一個是孔子,還有一個就是漁夫。

莊子:拋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生命的能量自然會向你聚集

不過要說明一下的,這個孔子可以是所有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莊子講故事,他講的就是人本身就會存在問題,他的目的是讓你學會反思,學會反觀自我,從而提升自己。

這個孔子,並不一定指的就是孔子本人,他的事例也不完全代表孔子這個人真實的想法,莊子只是引用了孔子這個人物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已。

那麼為什麼他會選擇孔子而不是別人,大概是因為孔子最具有代表性吧。這就好像,我們寫文章的時候要引用名人名言,因為名人名言大家都熟悉,道理講出來才能夠教人信服。

正如這個《漁夫》的故事也是,他也是利用了孔子的形象說明了人性的問題。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莊子在抨擊孔子儒家學說,這一點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等下講完故事再說。因為你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你得熟悉和了解孔子、莊子這兩個人,你才能說清楚。

接下來,我們先講故事。

莊子:拋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生命的能量自然會向你聚集

這一天,孔子到森林去遊玩。玩累了,他就在一個杏壇下面休息,一邊唱歌,一邊看他的弟子們學習。這時候,來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個捕魚的漁夫,聽到孔子的歌聲以後,就被吸引過來了。

他就指著孔子,問他的兩個弟子子路和子貢,這個人是誰?子路不好意思,就沒有說話。子貢很得意地說,這是魯國的君子。

漁夫問,叫什麼名字。

子貢說,他叫孔丘。

漁夫又問,他有什麼厲害之處?讓你值得稱他為老師?

子貢很驕傲地說,我們的老師孔子先生,性情忠貞,身懷仁義,講禮施樂,制定人倫,對主上忠心耿耿,對民眾師德教化,他是有作為的人。

漁夫又問,他是有土地的國君嗎?

子貢說,不是的。

漁夫又問,那時諸侯的佐臣嗎?

子貢說,也不是。

漁夫笑了,那你扯一堆有的沒的,有什麼用啊。你的仁義聽起來很不錯,但是除了讓你自己勞心勞苦,鬱悶不解以外,還有什麼意思呢?你根本就不知道,我還是告辭了。

子貢把這事告訴了孔子,孔子一聽,他說這是個高人啊,我趕緊去拜見他。於是,孔子就馬上跑出去追漁夫,向他求教。

漁夫就說,你想向我學什麼呢?

孔子嘆了一口氣說,哎,我從小就開始學習,到今年都69歲了,還是沒有什麼大本事。我聽說您很厲害,所以特地向您請教啊!

從這裡看,不管怎麼說,故事中的孔子先生還是一個非常謙虛有學問的人,他治學一輩子,有知識有文化,雖然沒有成事,課他沒有驕傲自大,還是願意向一個普通的漁夫請教,說明他的品行還是非常好的。

那麼漁夫跟孔子講了什麼內容呢?

他說孔子的問題就是沒那個本事,還喜歡操閒心,自己不累死才怪。他既不是君主,又不是諸侯,還搞那套仁義禮教有什麼意思呢?你一個農民,種莊稼就種莊稼,還談論什麼國家大事,這不是虛偽麼?這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嗎?

八疵指的是:

講大白話就是,第一,不該管的要管。

第二,人家話還沒說完,就喜歡插嘴,顯擺自己。

第三,逢呈迎合他人,說好聽話。俗稱諂媚。

第四,說話不經過大腦,不思考。

第五,就是喜歡戳人家脊樑骨,講壞話。

第六,挑撥離間,拆散他人的團結和諧。

第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第八,不要臉,做了噁心人的事,面不改色,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對照一下現實,是不是把人性的問題講得非常清楚,很有意思吧!我們要對照這些問題,記得反省自己。

莊子:拋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生命的能量自然會向你聚集

然後,再來看“四患”的問題:

第一,好大喜功,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追求表面的業績指標,實則空殼而已。

第二,獨斷專行,謀利私權。

第三,剛愎自負,有錯不改,反而更加變本加厲。

第四,對自己人就說好,不是自己人就換一個標準,喜怒無常。

這個“八疵四患”真是把人性的問題概括得清清楚楚。

儘管社會在不斷地進步,但是人性從未改變,你仔細想一想,我們當今時代下的人,難道不是一樣嗎?

孔子聽了漁夫的話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他還是不太明白,於是他又問漁夫,先生您說得都很有道理,可是我這些年,一直被驅逐在外面,我從魯國被趕出來,到了衛國人家還是不待見我,去了宋國差點被人殺了,後來被圍困在陳國和蔡國之間。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受到這麼沉重的打擊啊?

漁夫笑了,他說先生啊,你怎麼是這麼愚鈍的人呢?假想一下,人與影子一同行走,影子始終跟隨著你,你跑得越快,影子就跟得越快。你難道不明白嗎?你一味向外求,埋怨別人,抱怨環境,可是你怎麼不看看自己的問題呢?人應該學會反觀自我,求其真。

孔子問,什麼是真?

漁夫告訴孔子。

舉個例子,我們家有個親戚是賣保健品的,一開始,她很熱情地叫我們去家裡做客,既然人家一番好意,親戚嘛,本來就是應該走動的,然後大夥就去了。可是到了人家家裡之後,這個親戚就開始給我們推銷保健品。時間久了,我們就覺得很厭惡,她家裡也不想去了。

這個親戚一開始的動機就是不純的,她並不是想叫人家去她家裡做客,才邀請別人一起去,而是為了賣她的保健品,所以才邀請別人去做客。

其實她沒有表現出她的真心,只是想利用你,所以時間久了,別人自然沒有了好感。

再比如說,你媽可能經常跟你說我這是為你好,其實她可能不是真的為你好,而是為了她別的目的,可能是面子,也可能是其他利益,對吧。

長此以往,你可能就會反感母親的這些行為。

其實這一點,跟孔子講的是一樣的。

孔子說,

喜歡說花言巧語的人,他是不真誠的。

如果讀《論語》,你自己也會發現,孔子他本人就是一個很真實的人,有啥說啥,從不藏著掖著,這樣的人呢相處起來,反而會讓人覺得很舒服,不是嗎?時間久了,你就會信任他,對吧!

如果這位親戚真的是賣保健品的,倒不如大大方方說我代理了某個保健品,我想推薦給你們。雖然別人可能會推脫,但是不至於說對她這個人反感,說不定,某一天需要了還真的想起這個親戚來了。

莊子:拋去虛偽,做一個真實的人,生命的能量自然會向你聚集

不過,還有說明的一點是,《莊子》中的很多故事,其實跟《論語》裡面孔子說的話,道理是一樣的。

況且,這一篇不一定出自莊子本人之手,很可能是他門下的後人所為。這個人,對人性一定有著非常透徹的認知,他或許是以孔子這個人物來舉例子。

又或者他本人對儒家有著不同的看法,但那不能完全代表莊子的觀點。

雖然,這個故事確實用到了孔子本人的故事原型,但是你如果讀過《史記·孔子世家》你就會知道,孔子他出走魯國,被圍困陳、蔡之間,有很多的政治因素在裡面,就是說事情是很複雜的沒有那麼簡單。

這個《漁夫》的故事之所以這樣寫,只不過是用孔子的例子來說明人性問題,但是不能完全代表孔子。

如果要了解莊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還是要好好讀原文,思考比較才能得出更加客觀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