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每個朝代的開國君王都是被供奉為首位,正是有了他一人,才有了一個國家,而在眾多的帝王中,朱元璋無疑是最奇特的一位,像他這樣從社會最底層坐上最高位的實在是少數。縱使是劉邦,最開始也是能維持生計的,可他卻需要考慮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此外,他甚至算不上是一個窮人,因為窮人也比他過得好,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從無到有,開創新朝。

朱元璋在家中排第八,也被稱為朱重八,祖上數幾代,都是佃戶,等到了朱元璋的父親時,經常拖欠地主的稅,趕上了糟糕的一年,全家都會捱餓,即使有一個好的收成,他們的大部分收入也不得不交出,剩下的只夠他們勉強存活而已。等到天下動亂後,又恰逢災年,朱元璋做過放牛郎,也當過和尚,這些都是為了活下去而已,等到他25歲的時候,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只有從軍才有可能掌握軍隊,繼而奪取政權,一開始的他並沒有這些心思,做一個起義軍的小頭目似乎就夠了。

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但出色的軍事才能讓他在軍營中表現出色,地位慢慢的上升,最終帶領著軍隊將元朝的政權推翻,建立了大明朝。如此功績,實在是偉大,他也經常將自己自比為劉邦,同樣的知人善任,常遇春、徐達、李文忠等人都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才,憑著這一眾武將,他的軍隊才能勢如破竹,一路飆升。有如此多的武將,文臣卻是少得可憐,但文臣一人卻足夠比肩歷史上有名的謀臣。

此人便是劉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臣,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全能人才,絲毫不亞於被神話的諸葛亮,他是明朝的重要人物,他對朱元璋的輔佐至關重要,分析天下大勢,列舉十八條策略,首先消滅陳友諒勢力,如此才能北上中原,而後的決策也總是由他決定的,僅僅兩年時間,他便幫助朱元璋的勢力大大擴增,最終在南京稱帝。

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他從小便是天資聰慧,學什麼都快,青年時候一帆風順,是周圍人眼中的天才,11歲就考中秀才,涉獵廣泛,博覽群書,又是過目不忘,這讓他成為了一個全能型人才,14歲便熟讀春秋史,在政治軍事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17歲又領悟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23歲考中進士。但此時天下動亂,元朝統治者沒有注意到他這個人才,只是讓他做一個小官。

劉基並沒有氣餒,即使是在地方協助縣官處理政務,他也能做的極為出色,在當地很有聲望,可經常因為他耿直的性格得罪當地富豪,在異族為主的朝廷中,他一個漢人小官,自然是不被重用,無法施展抱負的劉基辭官回鄉,繼續投身到學習中。他將自己的學習領悟和報國理念都寫入了《郁離子》這本書中,與此同時天下局勢也在迅速變化,民間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各方勢力都想要招到他,就連從前的元朝統治者也想讓他復職,但最終劉基選擇了朱元璋,併為其效忠。

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果然短短几年時間,他便陪著朱元璋站上了最高位,可登上帝位後,朱元璋便開始猜忌身邊的重臣,從前和他一同打天下的人都被他打壓,而劉基也預料到了此事,他辭官回鄉,遠離朝廷紛爭,但他的名聲遠揚,即使是迴歸民間也還是會被許多人上門拜訪,所以他只能是隱姓埋名,可最終還是逃不了被處死的結局。

胡惟庸跟他早年間便經常發生矛盾,等到劉基辭官後,他在朝廷中已經是宰相了,但仍然不放過劉基,散播謠言,說劉基看中一塊風水寶地,其中富含“龍氣”,這自然讓皇帝很是生氣,下令剝奪了他的俸祿。劉基從好友那裡打聽到,這是胡惟庸故意做的,為了避免皇帝誤會,他親自去解釋,請求在南京居住,等到他病重的時候,朱元璋看他沒什麼威脅了,這才讓他回鄉養病,不久後他便去世了。

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劉伯溫死的時候,他跟子孫說了最後的遺言,“我死了,劉家雖然被打壓了,但是我已經預測到十年之內聖上會為我平反的,五世之後,劉家也會出現一個奇才,重新光耀門楣。”事實正如他所預料的,弘治年間,朱祐樘惋惜劉基的晚年遭遇,又感念此人立下額汗馬功勞,想要補償劉家,所以下令讓人找到劉基後代,當時劉基的五世孫被人誣陷入獄,皇帝便下令赦免,又讓他做了大官,稱他是個“奇才”,如此他的話都被證實了,劉家果然重新振興了。

劉伯溫臨死前說劉家五世之後,必出一奇才,重振劉家,句句應驗!

可劉基晚年的悲慘遭遇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他前半生渴望著施展抱負,可等到真正用盡畢生所學之後,換來的卻是皇帝的猜忌,被人謀害,最終只是默默死去。這樣的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統治者需要他們登上帝位,可等成功後,又害怕他們的能力威脅到自己的皇位,為了皇位,統治者自然什麼都能做的出來,如此劉基沒有被處死已經是很幸運了。

參考資料: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