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關鍵詞

: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帥,執掌關東軍政、唐廷解除河南副元帥職務

前因:

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帥,執掌關東軍政

761年,邙山戰役後李光弼改任河南副元帥,全權執掌河南、江淮等地的軍政,並主持對叛軍的東線作戰。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邙山之戰 (南北朝時期西魏與東魏之間進行的戰役)

後果:

唐廷解除河南副元帥職務

770年,李光弼病逝後,唐廷解除其曾擔任的河南副元帥職務,河南地區進入藩鎮割據時代。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唐朝行政區

過程始末

一、李光弼去世

公元764年秋,支撐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河南副元帥李光弼,在徐州因病去世。

李光弼的去世不僅意味著唐帝國東部地區柱石的喪失,也預示著朝廷對關東各地的直接統治走向了崩塌。

那麼,李光弼作為大唐帝國的東部柱石,是如何支撐唐帝國東部的軍政局勢,又是如何走向死亡的呢?故事要從唐朝廷收付長安和洛陽兩京後談起。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李光弼畫像

二、邙山慘敗

唐廷收付兩京後,出於對郭子儀的猜忌,朝廷命令李光弼代替郭子儀就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統領各路唐軍在邙山與史思明展開會戰。

但到任的李光弼和郭子儀的部下僕固懷恩爭權,兩人的內訌很快導致了慘敗。

為了避免內訌再度發生,也為了更好地完成對叛軍的作戰計劃,朝廷將李光弼改任為河南副元帥,全權都統河南、淮西、淮南、山南東、荊南等關東地區的軍隊,負責鎮守關東地區並從東線威脅安史叛軍。

僕固懷恩則接手了李光弼留下的朔方節度使兼天下兵馬副元帥一職,全權執掌關西軍隊的主力。

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帥後,所面臨的局面前所未有地棘手:席捲江淮的叛將劉展之亂剛被平定,負責平叛的平盧軍大將田神功滯留在被燒殺一空的江淮地區不肯返回本鎮;

浙東又爆發出聲勢浩大的袁盎起義;在河南作戰的淮西節度使王仲升在交戰中失手被叛軍俘虜,河南對叛軍的戰線出現了巨大的防禦漏洞;南方地區的來瑱等將領更是拒不奉命、形同叛鎮。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史思明劇照

三、李光弼要扭轉山東地區的軍政局勢

新官上任的李光弼手中,只有寥寥數支舊部可用,與關東的亂局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李光弼要扭轉山東地區的軍政局勢,他決定從關東地區的軍隊整編入手。

雖然李光弼掌握的軍隊較少,但李光弼本人的號召力和唐朝廷的任命賦予了他很大的權威。李光弼才赴任,原本以田神功為首的桀驁不馴的平盧軍舊部,害怕朝廷責罰,就自動撤回本鎮、聲稱聽從李光弼的指揮。

李光弼認為機不可失,隨即對關東地區的軍隊進行了重新整編,將關東地區的部隊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己率領的嫡系本部,第二部分是原來的河南駐軍,第三部分則是以田神功等為首的平盧系軍隊。

根據各支部隊的性質,李光弼還給他們分派了不同的任務:戰力稍遜的河南的本部軍隊混編了部分強力的李光弼嫡系南下鎮壓袁盎起義。

田神功為首的平盧系軍隊,由於是安史降將出身,不但戰鬥力較強、而且熟知叛軍的作戰戰術,他們負責和李光弼本部嫡系部隊匯合後,北上對抗河南、河北地區的叛軍。

經過李光弼的調節,關東各路軍隊開始躍躍欲試,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威脅到大唐經濟命脈江淮地區的袁盎起義。儘管浙東的袁盎起義規模宏大,實力最強時號稱有二十萬人之眾。但是在屢歷戰火的河南軍隊面前,這支空前龐大的起義軍卻被打的折兵損將並節節敗退。

不久之後,李光弼的部下就生擒了起義軍領袖袁盎,浙東起義宣告終結。李光弼的部將們也隨即入主了江淮各州,開始重建江淮的軍事與政治秩序。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袁盎

四、唐代宗對李光弼失望

平定袁盎起義的同時,李光弼則督率主力開始討伐盤踞河南和河北的史朝義叛軍。李光弼本人與麾下的將領均為久經沙場的悍將,原本對河南地方軍隊確立優勢的叛軍,很快又處於劣勢。

李光弼麾下大將論惟貞擊敗並斬殺了先前擊敗淮西節度使王仲升的叛軍大將謝欽讓,河南的叛軍開始崩潰。

西面的僕固懷恩由於獨自領兵,也抓住機會對敵人乘勝追擊,徹底消滅了史朝義叛軍,結束了安史之亂。可正當大唐帝國東部地區在李光弼的鎮守下日漸恢復秩序與繁榮時,一樁又一樁意外卻打破了向好的局面。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僕固懷恩

新皇帝唐代宗繼位後,面臨著他的父親和祖父輩同樣苦惱的棘手問題:如何壓制在戰爭中崛起的地方將領。出於剛即位的自信與缺乏政治經驗,唐代宗選擇了用激烈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此前鎮守南方的將領來瑱跋扈驕縱,在代宗的指示下,代宗親信權宦程元振勾結大將王仲升誣告來瑱、將其殺害。

來瑱的死引發唐朝各地將領的共同惶恐,不久之後,平叛有功的僕固懷恩也被逼反,僕固懷恩的謀反也導致了吐蕃的輕易入侵併攻陷了首都長安,代宗倉促逃亡到陝州。

唐代宗逃亡陝州期間,向各地藩鎮求取援手,但是眾將因為忌憚來瑱之死,幾乎無人願意奉詔前來。代宗又向李光弼求援,在唐代宗眼裡,李光弼身為王朝支柱,一定會對自己竭力相助。

但此時的李光弼卻猜不透唐代宗的心思,他認為如果自己帶兵去救援皇帝,說不定會想來瑱和僕固懷恩一樣,在事後落得一個叛臣的罪名。李光弼對救駕的事猶豫不下,時間一長,唐代宗也就失去了對他的指望。

李光弼不去救駕的“不忠”行為,雖然讓李光弼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卻徹底摧垮了李光弼的威信。由於李光弼忠臣和朝廷代理人形象的崩塌,河南的地方將領與平盧系將領田神功等人,都不再聽從李光弼的指揮,李光弼只是在名義上還統領著關東軍隊。

764年的秋天,李光弼在駐軍地徐州進退不得,為沒有去救援皇帝而自責,在失意中去世了。

簡述唐史李光弼病逝,東部柱石的坍塌

▲唐代宗劇照

結論

李光弼作為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在關東地區的代言人,有力地重建起了關東新秩序。但由於李光弼的病逝,唐廷對關東地區的支配體制也開始走向沒落,河南地區進入到了風雨飄搖割據時代。

【參考資料】《新唐書·李光弼傳》《舊唐書·代宗紀》《資治通鑑·唐紀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