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正統十四年

,即

1449年7月

,蒙古軍隊分成四路大舉進犯內地。東路主攻遼東,西路則進攻甘肅張掖; 中路為進攻的重點,

其中

又分為兩支,一支直接進攻九邊重鎮之一的宣府,另一支則由蒙軍統帥也先親自率領進攻大同。

大同是北京西部至關重要的防線,是蒙軍主攻方向,戰鬥也因此非常激烈。蒙古“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同參將吳浩也戰死於前線。

宣府和大同統稱為宣大,這兩個軍事重鎮緊緊保護著山西、河北的北邊,是明朝九邊重鎮中最為重要的兩處。如果蒙軍順利攻克大同,就可以沿著桑乾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向東進入河北,輕鬆抵達宣化、懷來一線。

此時,距離明成祖朱棣最後一次北伐蒙古不過20多年,餘威猶在,正統皇帝於7月16日率領五十萬大軍,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徵。

土木堡之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土木堡之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這一戰本來是發生不了的,可就是因為當時朝廷裡面有王振這位宦官把持朝政,使得明英宗“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以塞忠諫之路

”。當時的皇帝不聞不問,凡事都是由王振說了算,可是一個太監他又知道一些什麼呢?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明朝就已經輸了大半。

土木堡之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當時隨軍出行的其實有很多厲害人物,兵部尚書鄺野,英國公張輔等人都是極有軍事韜略的武將,可是明英宗卻不讓他們參與決策,搞得張輔是“輔老矣,默默不敢言。”而王振呢?在他腦袋裡打仗大概就是誰人多,誰就贏,絲毫沒有排兵佈陣,對於軍事策略更是一無所知。

土木堡之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

自古以來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在這場土木堡之戰中,你會發現軍需補給根本就不夠,王振只知道把人弄到前線上去,卻不知道後勤的重要性,只知道派人催徵,絲毫不考慮天氣等問題,最後明軍補給來不及供應。

宣府大同邊軍是九邊重鎮中最精銳的部隊,作為長期和遊牧民族戰鬥的部隊,居然屢敗失地,結合大同鎮守太監郭敬有私下與瓦剌走私軍火的舉動,軍隊腐敗可能已經嚴重。

綜合說來,

恥辱的土木堡之變,就是毫無軍事眼光能力的明英宗,面對強大的瓦剌敵人,以低能的瞎指揮上演的軍事悲劇。

與其說是軍事問題,不如說是領導素質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