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首都和行省的爭鬥是拜占庭歷史上的一個鮮明的特徵。通常情況下爭鬥都是以中央政府的勝利告終,但是拜占庭自 1180 年曼紐爾一世去世後的這一段時間以來,君士坦丁堡的中央政府對行省的有效控制開始鬆動。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並且這次,因為十字軍的侵入,想要維持中央政府的集權將會變得更加困難。事實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拜占庭科穆寧帝國的中央集權與它的領土大小之間的關係。它的中央集權都是建立在對所擁有的領土的有效控制之下,這些領土必須處在君士坦丁堡的軍隊隨時可以徵調的範圍內,而不需要藉助同盟軍的幫助,並且在這些領土範圍內,皇帝離開君士坦丁堡去往何處都是安全的,不用擔心被顛覆政權。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由這些領土所組成的帝國,可以使得皇帝既能保證自己的安全,又可以隨意的移動,並且還掌握著軍權,在君士坦丁堡城內就可以進行有效的統治。從拜占庭的版圖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外圍邊界區域,巴爾幹的部分比較大,小亞細亞比較小。

這些外圍區域一方面是作為帝國的防護屏,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帝國進攻義大利和敘利亞的先頭陣地。被這樣的一塊區域環繞,並且處在愛琴海和黑海南部圍繞所組成的腹地當中,科穆寧王朝想要長久的統治下去,最主要的就是繼續保持君士坦丁堡的安全和富饒。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在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科穆寧的繼任者們的統治下,帝國的行省開始不受控制,或者說是變成了反對君士坦丁堡政府的核心力量。從這一過程的開始,就可以預見到它的發展,帝國對邊界地帶的控制力變小,管理權大多收歸當地的統治者所有。

在拜占庭皇帝曼紐爾去世後,匈牙利的貝拉三世奪去了拜占庭的達爾馬提亞和西米烏姆,這兩個他認為他應得的地方。接著,塞爾維亞、拉什卡以及西里西亞的亞美尼亞這三個地區相繼脫離了帝國的控制。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這幾個地方的首領分別是斯蒂芬·內馬尼亞和拉蓬三世,他們一直都不情願做拜占庭皇帝的封臣。在此過程中,拉蓬還奪去了拜占庭在西里西亞的最後一個城市,並且逮捕了他們的統治者伊薩克。

在收到了拜占庭方面支付的贖金之後,伊薩克被釋放了出來,之後他在1185年又成為了塞普勒斯的領主,在這裡他獨自稱大,直到被理查德一世在第三次東征中逐出。安德羅尼卡的篡權挑起了小亞細亞西北部的兩個主要城市,尼西亞和布林薩的叛亂。這兩個城市出於對他統治的不滿,所以西西里的軍隊,很輕鬆的就拿下了狄拉齊烏姆,並且在去往塞薩洛尼基的路上暢通無阻。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大一統局面的徹底破碎

然而後果最為嚴重、最具有破壞性的運動,並不是由僭權者安德羅尼卡引起的,而是伊薩克二世,那個將帝國從安德羅尼卡的暴政中解救出來的人。這場叛亂類似於之前塞爾維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的分離運動:叛亂都發生在多山的邊境地帶,被第三次東征推動了程序,最終結果就是形成了民族國家,並且受到了教皇給予的認可。

因此,拜占庭帝國內部,在拜占庭方面昏招頻出的失誤下,眾多叛亂分子成為了當地的首領,而這些地方是拜占庭帝國難以再次加以控制的。到了第四次東征之時,許多地方的叛亂最終都成功地擺脫了拜占庭帝國的統治。